唐朝歌姬在推动唐朝诗歌的发展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020-10-09 14:23:55 作者: 唐朝歌姬在推

鲁迅曾在致杨霁云的信中评价道: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从这样的一句话中,其实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于唐朝诗词作品的肯定。大唐时期的诗词作品,就算是放眼到全世界,那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诗词作品的繁盛,必然就推动了诗歌文化的发展。何为诗歌?简单来说,古代时候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如此来看的话,唐朝诗人们为唐朝的诗歌发展,真是做出了大贡献。然而,有一类人对于唐朝诗歌的发展,也可谓是倾情付出。由于她们在诗歌发展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得她们为唐朝的诗歌发展,起到了不小的助推作用。而这类人却因为身份的问题,总被人们轻易忽略,她们就是唐朝的歌姬。

从诗歌的发展源头上来说,她们不但是诗歌的创作者,还是文人骚客们创作的督促者

自身的创作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从这个融合状态来说,诗歌的发展和推广,就离不开歌姬的加持和付出。可以说,歌妓创作,其实是歌姬生活的必然产物。在莺歌燕舞的竞争生活中,就一定会产生能词能诗的歌姬才女。

所以,在和文人士大夫的长期交往中,具备竞争意识的歌姬们,往往会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而在耳濡目染的大环境中,再加上自身的努力,一批具有诗歌创作能力的优秀歌姬就诞生了。在《全唐诗》的记载中,留下相关诗词作品的歌姬就多达七十多位。

而她们所作的诗歌,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表达自身苦难遭遇的:漂泊他乡,沦落风尘。寓居于蜀,典衣度日;有抒写相思表达爱情的: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当然也有关心国家大事、抒发内心感慨的: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而从这些创作上来看,虽然有些作品文采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她们的创作热情和对诗歌的发展贡献,却是可以体会到的。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加入,唐朝的诗歌发展,也才多了几分别样的风味。

督促文人骚客们的创作

在文人骚客的创作生涯中,歌姬们的督促作用也很重要。从歌姬的角度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赢得更多的听众,向知名文人乞诗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从文人骚客的创作角度来说:美人伴酒,天下我有!于是,一首首诗词佳作接连而出。也可以说,歌姬和文人之间,也是一种互相成全的关系。

所以,仅在《全唐诗》中,给歌妓答诗的文人有十五位,而互相赠答的歌姬和文人就有十四对。而且,除却给歌姬写诗以外,文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召歌姬相伴的现象也常常发生,而在家中蓄养歌姬的文人骚客亦不在少数。

而广为大众所熟悉的蓄养歌姬的就有白居易,而白居易也因此为傲。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及再来长安,又闻右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咏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从表面来看,歌姬得了白居易的作品以后,身价倍增;但是从作品的流传角度来说,白居易也因此受利。所以,这其中包含的自豪也是溢于言表。

除却白居易以外,和歌姬有过交往的唐代文人大家不在少数:像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就都和歌姬们有过深切的交往,而且还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杜牧就给歌姬留下过这样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可以说,唐代歌妓在和文人的交往过程中,绝对起到了督促文人创作的作用。

从诗歌的传播过程中来说,歌姬们是诗歌的传播媒介

诗歌在上层社会中的传播

为了更好地为宫廷生活服务,唐朝新催生了一个音乐机构,而它就是教坊。而其中的歌姬来源主要有:持续在宫廷服务的乐工及其后代子女、从民间搜罗上来的优秀艺人,还有一些因获罪被迫成为乐工的官家子弟。而这些教坊歌姬们的主要工作场地便是宫廷和官员们的私人府邸。

教坊歌姬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她们手中自然掌握着优秀的诗歌资源,比如说史载:元微之诗往往播乐府。而歌姬们拥有了诗歌资源以后,就会在宫廷宴会、或是一些宫廷大型活动以及高阶官员的私人府邸中,进行歌舞表演。通过歌姬们的演唱和传播以后,不少民间诗歌就可以在上层社会得到流传。

诗歌在民间的传播

唐朝前期,民间青楼和教坊之间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而中唐以后,有些青楼歌姬虽然也开始接受教坊的管理,但是她们的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了。而这样的变化,就使得唐朝的诗歌发展出现了新境况。

对于民间的观众来说,这些百姓就可以观看到歌姬们从教坊带回来的新曲调、新节目;而对于这些教坊歌姬来说,她们也因为活动范围的扩大,可以直接接触到以前接触不到的知名文人骚客。而通过这些歌姬的努力和传播,诗歌作品可以在民间和上层社会之间实现双向流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发展,也都直接受到了她们的影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