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真的是慈禧毒死的么?为何两人相继一天离世,真的只是巧合?

2020-10-09 16:30:47 作者: 光绪真的是慈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三十八岁。11月15日下午,慈禧也病毙于中南海。这两位名为“母子”、实为政敌的两人相继离世,不到24小时,清王朝两根支柱相继离世,引发了当时中外政坛的舆论与后人的猜测。难道这仅仅只是巧合么?为什么光绪帝比慈禧早一天死去?这里面是否存在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光绪皇帝上位的“契机”

清朝自道光后、宣统(溥仪)前,皇帝都不长命。如咸丰皇帝虽有重振朝纲之雄心壮志,可惜仅31岁便驾崩了;接着再到同治皇帝,19岁便驾崩了,所以,同治在位时期出现的所“同治中兴”,大家都知道和谁有关系了吧,可以说同治中兴与同治皇帝并无直接关系。

又因为同治驾崩时仅19岁尚无子嗣,所以在他刚驾崩时,清朝皇室便开始商讨为同治皇帝立嗣。他们一开始打算从溥字辈的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位“合适”的过继给同治皇帝为嗣,并立为新帝。但遭到慈禧太后对此坚决不同意,因此,直接从一开始讨论给同治皇帝立嗣变成给咸丰皇帝立嗣。

其实,慈禧的目的很明显,因为给咸丰皇帝立嗣,自己可以继续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以达到把控朝政的目的;如果是给同治皇帝立嗣,那么自己则变成了大清朝的太皇太后,也就失去了“垂帘听政”的合法性。至于,立嗣的人选上,慈禧也早就“内定”了,这个人便是自己亲妹妹婉贞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载湉既是慈禧的亲外甥,还是她的亲侄子,就“亲缘”关系上来说,没有谁比载湉更合适过继给咸丰皇帝为嗣。

朝中大臣对于慈禧太后将载湉立嗣的行为颇有微词,但迫于此时慈禧太后的权势也只能选择妥协,最终载湉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登基为帝,是为光绪帝。不过,虽说光绪是慈禧亲自挑选的皇帝,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后来更是因为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幽禁于瀛台长达十年之久。

慈禧与光绪的不合,白热化的权力争夺

慈禧虽然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生涯,却让慈禧懂得了政治家趋利避害的本能,而且较少顽固的守旧,更多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所以在变法这一大方向上,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实际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要不然戊戌变法没有慈禧的支持根本没办法进行下去。但随着变法的深入,慈禧与光绪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逐渐显现,最致命的是现实利益发生了碰撞。

如康有为未发表的新政,如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等,这些极大触及了慈禧所代表的“保守派”的利益。

特别是,权力争夺渐趋白热化时,维新派将矛头指向了慈禧,试图“围园杀后”,这惹怒了慈禧。慈禧在之前为了图强对维新派的很多变法措施选择了容忍,但此时维新派却想要她的命和架空她的权力,慈禧无法再容忍他们了。

光绪帝之死,矛头直指慈禧太后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便被慈禧太后幽禁于瀛台长达十年之久,乃至于光绪帝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在瀛台之中渡过。

但是,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两人,一个是38岁的壮年,一个是74岁的老人,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却同时死亡,难道这一切都只是巧合?

对于光绪帝之死,目前大家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光绪帝是被人毒死的,说是光绪帝原本病情本已逐渐好转,但突然恶化,腹痛、头痛三天之后气绝而亡。而下此毒手的人,以慈禧、李莲英、袁世凯嫌疑最大。

有野史记载,慈禧卧病后,有人向慈禧说:“皇上听说你病了,很高兴!”慈禧听后大怒说到:“要死,也不能死在他前面。”便命人在光绪的饭菜中投毒,毒死了光绪皇帝,而这个投毒的人便是李莲英。此外,在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所写的回忆录中,也认为光绪帝是被人毒死的,认为下毒之人极有可能是袁世凯。且,根据光绪死因研究报告中的结果来看,光绪皇帝确实是因砒霜中毒而死。

的确,如果光绪帝重登大宝,那么李莲英与袁世凯二人肯定是要被清除的。李莲英秉日常承慈禧意旨,早就与光绪结下了仇;而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曾出卖过光绪帝。其二人毒死光绪帝也说得过去。

但是,这一切也只是野史笔记,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就是他们毒死了光绪帝。反而是,近年从清代宫廷医疗档案的大量材料证明,光绪帝是因长期患有肺痨严重肺结核病,加上其它并发症,病入膏肓心力衰竭而亡。

1908年11月,光绪病危,出现心肺衰竭症状。

1月13日,光绪帝“目睑微而白珠露,嘴有涎而唇角动。”

14日凌晨,“脉息如丝欲绝。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