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小动作,日本中将怒扇少将耳光,少将一动不敢动?

2020-10-10 15:23:27 作者: 因为一个小动

军礼,世界各国大同小异,举右手齐帽檐,掌心向下或向外,右臂平肩。

据说起源有三,一是源于古罗马军团士兵,举手为了遮挡阳光,以示对上级或观看他们比武的贵妇人的尊敬。

也有一种传说是与握手用意一样,向对方展示自己没有武器。

第三种说法是源于欧洲骑士,在路上骑士相遇时,会用手把自己头盔掀起来,让对方看清自己。

不管哪一个,都是见面表示尊敬的一种武家礼仪。

抗日老兵的军礼

日本陆军学习法国军制(后学德国)建军,举手礼也从欧洲沿袭了下来。昭和15年(1940年)1月25日的日本陆军礼式令明确规定:

举手瞩目的敬礼时,要端正姿势,右手举起,手指伸直,将食指和中指放在帽檐的右侧,或相当于檐帽的位置,稍停留,手掌略微向外斜,胳膊肘部放在与肩膀齐平的位置。因伤残疾病而无法使用右手的人,用左手,放左侧帽檐处。

作为一个军人基本的礼仪,举手礼从新兵入伍训练时,就伴随一个军人的一生。可以说无论何时,一声敬礼,可以不假思索地条件反射一般迅速行礼。

然而,奇葩的日本陆军中,就是有例外。有人当上将军还因为举手礼不规范而被打耳光,打他的那个人仅仅是比他高一级的陆军中将。

这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故事,出现在日本老兵斋藤邦雄《陆军步兵漫画物语》中。

日军小野田宽郎的军礼

据斋藤记述,1941年5月至1945年6月,他在华北方面军63师团步兵66旅团保定司令部传令班任职,旅团长是田中少将。

这个田中有两大特点,一是留着长约10厘米的八字胡,据说这个胡须得到天皇的赞美,令其十分得意。

陆军蓄胡源于明治维新效仿欧美,是一种崇尚文明的时尚标志。有人留短有人留长,最长者是长冈外史,30厘米,人未到眼前,就被刺刺把把的胡子吓一跳,老怕被它扎住了。

长冈外史

也因为这个原因,长胡子常常能令孩童转移注意力,或观之畏惧,有了“大胡子可止啼”的功效。

田中个头高大,又留有10厘米的八字胡,在军中自是别有“威严”,作为一旅团之长,辨识度极高。

他的第二个特点,是举手礼不太规范。一般来说,日军的敬礼都是把右腕举到右肩高度,然后用指尖顶住军帽右侧的帽檐。

但这个田中总是肘部往下弯,敬出来的举手礼就像招财猫跟人打招呼。令人印象深刻。

配图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他去前线时,正在休息的士兵见到他正要敬礼时,都被他叫停了:“士兵就算了,算了。”这也给斋藤留下了一个体恤士兵的好印象。

一天,上级派员来该旅团视察,在会议室,斋藤给来视察的中将端茶倒水,可还没有走进会议室,就听到里面吧唧吧唧扇耳光的声音。进去一看顿时惊呆:

只见大胡子旅团长站得笔直,两手紧贴裤缝,中将正在扇他的耳光,边扇边骂:“这算什么敬礼,给我重来!”

旅团长个子高大魁梧,中将身材矮小,在他面前宛若孩童,尽管如此,咆哮的中将反而像打孩子一样打旅团长,打得他一动不敢动。

斋藤吓得一句话说不出来,这种打法,他在新兵入伍训练时没少挨,但也只在新兵中见过,老兵打新兵也是常有的,将官们意见不合时,彼时不服,当场拳脚相加的也是耳有所闻,但作为一个堂堂将军,在自己的地盘上,一个上面来得比他只大一级的中将,就能这样堂而皇之打,他还是震惊了。

斋藤所述这一幕,充分说明了日本军营暴力治军的严酷,已经成为日军的暴虐基因。官大一级压死人,在日本陆军尤其如此,在中将面前,少将永远是个“新兵”,所以拳打脚踢毫不顾忌,而被打者也久经考验,毫无心理障碍。

对此,斋藤战后回忆总结说,凡是在敬礼这种小细节上要求过多的军队上司,一旦打起仗来,往往都是无能之辈,“敬礼哪怕敬得再标准,一到攻打八 路军的时候,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在斋藤眼里,八 路军最不好对付,“特别顽强”,所以当后来听说“不需要敬礼”的田中升为中将,被调到东南亚战场时,心里由衷地为他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