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清河县人士,但清河县没有属于过山东,可为什么总把武松称为山东好汉?

2020-10-11 23:37:42 作者: 武松是清河县

《水浒传》中的武松肯定是山东好汉,而不是河北人士。施耐庵笔下的清河县不是河北邢台的清河县,“清河县”就在山东境内。

那么,是不是施耐庵的地理知识混乱,把河北清河县写成了山东清河县呢?

施耐庵如此描述山东“清河县”

却说武松离了河北沧州,前往清河县探望哥哥武大郎。此处,施耐庵没有交代清河县在哪里,仿佛让武松“只顾走”。没想到,“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

阳谷县不需交代,就在山东境内。如此,是武松蒙头蒙脑迷路了,还是施耐庵地理紊乱,让武松绕道来到了山东呢?

清河县,确实就在沧州西南的邢台境内。从清河县再往东南方向走,才到达山东阳谷县。也就是说,清河县在沧州、阳谷大致居中的位置,先到清河县,然后才到阳谷县。即便是武松取直道走,也没有必要绕将近一半的路程,去阳谷县景阳冈打虎。

从武松出场时起,施耐庵就有意无意的没有交代清河县是在河北,还是在山东。一直到了景阳冈脚下的“三碗不过冈”酒店,武松才对店家说:“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 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

武松这句话,便是书中第一次讲清楚,清河县在山东境内,要从清河县往来沧州,必定得经过阳谷县的景阳冈。

武松打死老虎后,被猎户们请到了上户家中,众人问起武松籍贯,武松答道:“小人是此间邻郡清河县人氏”。这一回,施耐庵笃定是要把清河县“划归”山东了。而且,十分清楚的交代,清河县是在阳谷县的邻郡。

到了县衙,阳谷县令很喜爱这个打虎英雄,对武松说:“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看来,《水浒传》中所有的人都是地理盲,竟然连阳谷县令都说清河县是山东的清河县。而且,就在阳谷县的“邻郡”,与阳谷县“只在咫尺”。

阳谷县令之所以知道武松是清河县人,一定是武松或者猎户们报告的。施耐庵如此反复的交代清河县是山东的清河县,难道他不怕露怯?

施耐庵绝对不会如此露怯,他的地理知识比我等不知要高明多少。如此反复的描述清河县的地理位置,其实,大有深意。

阳谷县肯定有个景阳冈

先简单讲一讲《水浒传》中的地理知识,看看施耐庵会不会写错,或者为什么会写错。

“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写过一个名叫“郓州”的地名,说祝家庄就在郓州地界。郓州,其实就是东平府,阳谷县当时就隶属于东平府。后来,宋江、卢俊义为决定寨主之位,分兵攻打东平府、东昌府,这个东平府就是“郓州”。那么,为何同一本书中写同一个地方,却出现了两个地名呢?

《宋史·徽宗本纪》中说:宣和元年十一月,郓州升为东平府。

施耐庵绝对是经过考证的,“三打祝家庄”是宋江刚刚上梁山不久打的第一仗,时间应当就是宣和元年(1119年)。这一年,也是宋江上梁山的时候,施耐庵等于是交代了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发生在宣和元年。

过了宣和元年,郓州由州升为府,宋江打的便是东平府而不是郓州了。

施耐庵写书极其严谨,其他如蓟州、江州,等等都有说道,都隐藏着故事。这些说道、故事都在我其他文章与问答中有解读,此处不讲了。总之,施耐庵绝对不会出现地理常识上的错误。

既然如此,为何把河北清河县写成了山东清河县呢?其实,这其中藏着一段玄机。直接的说,就是要武松去景阳冈打虎。

山东阳谷县是有景阳冈这样一个地名的,无论这里是不是能藏猛虎,无论现在这个地方是个什么样子,都与施耐庵无关,他只是一定要借用这个地名,让武松打死一只白额吊睛猛虎。

打死了这只猛虎,便“海晏河清”了。

武松为何要在邻郡“景阳冈”打虎

清河县是阳谷县邻郡的一个县,反过来说,阳谷县也在清河县的邻郡。这层意思就很深了,且容我慢慢的讲来。

上文提到,施耐庵就是要把清河县写成山东清河县,目的是要把武松弄到景阳冈打虎。这就有意思了,到哪里打虎不是打虎,为何一定要来景阳冈呢?

《水浒传》中有两处提到了“景阳”,写的是挂着景阳钟的“景阳楼”。这两处都与梁山好汉有关,说的是高俅、蔡京先后在早朝时上奏章,请求宋徽宗派兵攻打梁山。举其中一处例子:“次日五更,在待漏院中,专等景阳钟响”。

写到这里,大致可以理解了施耐庵为何专门要把武松弄到景阳冈打虎了吧。

施耐庵大致写了四次早朝,其中两次是宋仁宗嘉佑三年三月时,为祈禳京师瘟疫召集大臣议事,导致了“误走妖魔”。这两次早朝,都没有提到“景阳钟响”,而是这样写的: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当有殿头官喝道:……。

同是北宋皇帝早朝,为何宋仁宗时就没写响景阳钟呢?因为,“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宋仁宗登基后,至嘉佑三年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百姓受了些快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