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历史意义

2020-10-15 09:17:55 作者: 周公召公分陕

西周王朝建立两年后,周武王劳病而逝,其子周成王年幼,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和上卿召公奭辅政。当时,西周天下很不稳定,周公旦和召公奭二人决定分陕而治。

分陕的具体位置,在史籍《水经注》中记载为以陕城(陕陌)为界,而在史籍《括地志》中则记载为以陕塬为界。

这样,周公旦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部新发展的领地;而召公奭的责任就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经济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

当年周召二公商定,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处,称作“立柱为界”。据史籍《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周召分陕石柱”原立于陕塬(今河南陕县张汴塬),后移至陕州北城墙上,唐朝时期有人作铭于上,谓“周召分陕所立界石”。考验其字,属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所勒。今名漫漶,字剥蚀脱落不可复识。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3月,“周召分陕石柱”北移至陕州民众教育馆。1957年因三门峡大坝蓄水,陕州城属淹没区,移至人民公园。1967年移至市图书馆。1977年移至文化宫。1981年移石于三门峡博物馆,当时石柱位于院子正中间。1988年移到车马坑塑像展厅门口的水池旁保护收藏。2005年7月20日,采用封闭式保护。

据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专家考证,“周召分陕石柱”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古籍所称“陕西”,即指今河南省陕县以西的地区。元、明两朝之后,陕西省之得名亦源于此。

周、召二人“分陕”后,派族中贵族前去管理,称为“分陕之重”。重:重任,即指朝廷委任守土的重臣,当时指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后泛指指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

2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分陕而治后 ,周公主管军事,领兵平叛,远途东征,开疆辟地;召公则主内,处理朝政,行礼乐、施教化,卫戍皇室,处理讼诉,协调诸侯关系。

召公长驻镐京,辅佐成王,具体处理朝政。召公理政能体恤民情,勤政爱民,常深入基层察访,问政于阡陌之间,诀讼于甘棠树下,宁劳一身而不劳百姓。每每轻车简从,粗茶淡饭,拒绝官吏们的盛情款待。处理政务公道正派,为人和蔼可亲,百姓非常感动,特别敬仰,于是就编了首民歌,以抒胸怀,这首歌后来收到了中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里,篇名为《召南·甘棠》,歌词是“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说。”

原诗的意思是:繁茂的甘棠树呀,不要剪伐它,召伯在这里住过。繁茂的甘棠树啊,不要弯折它,召伯在这里休息过。繁茂的甘棠树啊,不要毁坏它,这里是召伯教化百姓的场所。

这首歌由于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所以很快唱红了陕塬,传遍全国。而古陕就正是这首歌的原创地。

毛诗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杜预 注:“召公奭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

由此而有成语甘棠遗爱。甘棠,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旧时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或对离去之人怀念,常用此语。

召公清政爱民的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历代都有无数赞颂召公甘棠的诗歌。孔子也非常推崇召公,教育他的儿子伯鱼说:“做人一定要以召公为榜样”。又道:“我看见甘棠就像看见宗庙一样肃然起敬。” 唐太宗、唐玄宗、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李商隐等等,都有热情的颂诗。

唐贞元9年(公元794年),德宗皇帝还到这里的召公祠举行过非常隆重的祭祀大典,《钦定全唐文》中载有贞元中官陕虢都防御判官崔教撰写的《召伯祠碑记》,详细记载了召公的功德和那次大典的盛况。

后来敬仰召公竟成了的时尚,连清代的慈禧太后也为“甘棠遗爱”亲笔题匾,以为自己脸上贴金。

近代和当代名人名士写的颂诗更多。目前,全国十七个省市都有纪念召公的景点。

3

召公之所以能留下甘棠遗爱的佳话,是与他突出的敬德保民思想分不开的。

夏朝尤其是商朝的灭亡,使得周人开始怀疑“天命”,意识到“德”和“民”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使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召公虽然不是这一政治思想的最早提出者和唯一阐述者,但起码是这一政治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

《尚书》中有两篇文章详实地记载着召公的“敬德保民”思想。一篇是《旅獒》,文中讲,武王克商后,许多小国都来进贡,其中有一名为“旅”的方国还进献了一只獒。召公于是就劝谏武王说:“呜呼!明王慎德,西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允迪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这段话的意思是:圣明的君主只要敬重德行,四周的国家就会前来归顺。无论远近,他们都给您贡献物产,但是这只是一些可供衣食器用的东西,所以一个贤明的君主不应该沉湎于犬马宝物之中,而应当把这些东西赐给异姓的国家,使他们不会荒废政事;赐给同姓的国家,以展示友爱之情。人们并不轻视那些物品,只以德意看待那些物品。轻易侮慢官员,就不能让他们对您尽心;轻易侮慢百姓,就不能让他们对您尽力。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自己的意志,要依靠道来安定;别人的言论,要依靠道来接受。不做无益的事来妨害有益的事,事就能成;不重视珍奇物品,百姓的用物就能充足。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养,珍禽奇兽不收养于国。不宝爱远方的物品,远人就会来;所重的是贤才,近人就安了。啊!早晚不可有不勤的时候。一个圣明的君主应当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千万不要忽视一些细小的行为。因为良好的品德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这就好比筑起一座百尺高的山,土要一筐一筐地堆积。可是如果最后一筐土没有堆上去,这座百尺高的山也就没有完成,所以千万不能功亏一篑。真能做到这些,则人民就安其居,而周家就可以世代为王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