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职的时候就会出现卖官鬻爵的买卖,而且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的官帽都是明码实价童叟无欺,一些正史也都记载了由皇帝卖官鬻爵的煌煌诏令。其实了解一下古代官帽的价格还是有好处的,这样万一有人穿越过去,掂量掂量腰包里的银子,就能知道自己能够买到多大一顶官帽。为了方便大家计算,咱们就选取卖官鬻爵比较明码实价的汉朝、宋朝、清朝来举例,请大家猜猜哪个朝代的官帽最昂贵,哪个朝代官帽最便宜。
大家知道汉朝末年出了两个荒唐皇帝,分别是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据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记载,光和元年汉灵帝“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该本纪还注引《续汉志》《山阳公载记》记载:“太后教帝(汉灵帝刘宏)使卖官受钱。”“时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原来汉灵帝卖官鬻爵是老太后帮他想出来的生财之道,而且卖的钱都进了汉灵帝自己的腰包。
按照官方的牌价,我们知道这是一石俸禄折合一万钱,一个俸禄在四百石到六百石之间的县令(大县为令小县为长),平均需要五百万钱,也是就五千贯,按一贯钱折合一两银子计算(这是为了算着方便,下文已按这个大概的比例计算),汉朝一个县令官帽价值五千两银子。
接下来咱们再来看宋朝。据《宋史》《宋会要职官》《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宋朝的卖官鬻爵是一以贯之的,即使是“明君”宋仁宗时期,官帽买卖依旧兴隆,包拯包青天也没有反对。宋仁宗庆历七年,官帽是可以拿马草来换的:一万五千束(每束湿重五十斤)与本州助教,二万束与司马,二万五千束与长史,三万束与别驾……
宋钦宗为了“收簇大金犒赏金银”,也就是给金人的孝敬钱,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有广福坊李隶,已纳金六百七十四两,银一万四千七百四两九钱,葛关金六百两,银三千五百七两”。宋钦宗“御寳批李隶与成忠郎,葛关与保义郎。”葛关用六百两金子,三千五百零七两银子,只换来一个保义郎的虚名。
《宋史本纪第二十六》也明确记载,在宋高宗赵构绍兴元年“六月己巳,始鬻承直、修武郎以下官”。这一年的官帽定价如下表:
这就是说,宋江自称的“呼保义”,也就是保义郎,价值八千五百贯,后来被封为修武郎,价值两万三千贯。为了方便比较,咱们还是来找宋朝县令的官帽价值多少银子吧。但是找来找去却找到这么一条记录:宋朝自始至终,都不卖县令县尉这样的主管军民的实缺,虽然笔者对宋朝的皇帝官员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却不得不对他们这一条规定表示佩服:诸独员县令阙(出缺),不注(选用)……进纳(捐官)人,司理与录参,进纳等皆不在此选,进纳人,不注县尉差遣。当然规定是规定,历朝历代靠花钱买到县令知府官帽的大有人在。但是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县令没有明码标价,就只好用八品修武郎来换算(三京赤县、畿县令皆为正八品),也就是说,在宋朝县令那一级别的官帽价值两万三千两银子。当然两万三千两是官方价格,要是送给蔡京,三千贯就够了:“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直秘阁也是正八品)。”
最后该来看看清朝的官帽价格了,熟读清史的读者都知道,即使是比较靠谱的雍正皇帝,他最信任的三大督抚,居然只有一个满人鄂尔泰是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才进入仕途的,其他的两位汉官李卫和田文静,最初的官帽都是买来的,江南富家子弟李卫出手阔绰,起步就买了从五品兵部员外郎。那么清朝一个七品县令的官帽价值多少银子呢?咱们来看下面这张表:
上面那张表是乾隆年间的标价,县令顶戴价值白银四千六百二十两。到了道光年间,官帽贬值,一个县令的官帽只值九百九十九两,一看就是个“打折价”。我们只是截取了汉朝宋朝清朝三个时间点的官帽价格——每个朝代的官帽价格都是有浮动的,国泰民安,官帽就贵一些,反之则会大幅贬值。于是我们根据汉灵帝刘宏、宋朝高宗赵构、清高宗乾隆这三个时间点来分析就会发现:最富有的宋朝县令官帽最贵,几乎要两万多两白银,汉朝也不便宜,平均价格在五千两白银左右,清朝的最便宜,最贵的时候四千多两,最便宜的时候还不到一千两。
看了汉朝宋朝清朝的县令官帽价格表,读者诸君一定会发现了一点什么。那么请问读者诸君:据您掌握的史料,清朝以前哪一个朝代县令的官帽最贵?最贵的时候要多少两白银才能买到一顶?好像有人说过去的一两白银等于现在二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