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为是宋朝文武第一人的范仲淹,为何没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2020-10-19 17:32:58 作者: 被认为是宋朝

说起唐宋八大家,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对这八位散文大家的名字也应该可以如数家珍,他们分别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有清一代,唐宋八大家逐渐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他们的文章也成为天下读书人争相学习的对象,“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成为衡量古文优劣的准绳。

因此,唐宋八大家的声名在古代古文(散文)界可谓如雷贯耳。但是,唐宋两代古文界赫赫有名者绝不止这八位大家,比如宋代的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单论其文学成就,纵然比不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但与宋代的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等比起来,应该也是不遑多让甚至远超其上。毕竟,范仲淹是黄庭坚等人公认的宋朝文武第一人。

宋朝文武第一人范仲淹及其文学成就

范仲淹(989年-1052年)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其文学成就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也是成就斐然,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一生诗作颇巨,仅在《全宋诗》中有记载的就有302首之多。他的诗作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意境高远、诗意清新、恬淡质朴,是宋诗中的精品。

范仲淹在骈赋上成就非凡。范仲淹流传下来的骈赋一共有35篇(一说38篇),他在骈赋上的成就不仅仅是这35篇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是骈赋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他曾做《赋林衡鉴》一文,对骈赋创作进行理论总结,还对骈赋创作进行改革,提出“体势”说。因此,在骈赋上,范仲淹也堪称一代文宗。

范仲淹一生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一首“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苏幕遮》被经久传唱,他的《渔家傲》慷慨激昂,被视为边塞诗词中的名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最大的成就是在他的古文创作上。范仲淹现存古文有53篇表、173篇奏疏、12篇序、8篇论、8篇记、52篇墓志碑铭。范仲淹的古文常常记叙夹杂抒情,文辞简洁,收放自如。其中的《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被千百年以来的读书人甚至是中国人视为家国情怀的圭臬。

不仅如此,范仲淹也主张诗文改革,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支持和鼓励北宋的古文创作,为推动宋代古文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范仲淹在政治、改革、军事、文学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深受人们推崇。稍晚于范仲淹的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1045年—1105年)曾高度评价范仲淹,说: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评价范仲淹时说:“文正杰出之才……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南宋学者吕中、罗大经也有此论:

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吕中,《宋史·宋仁宗五》)

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罗大经,《鹤林玉露》》)

此后元明清几代,持此同论者众矣。不管后人评价如何,但是有一点,范仲淹文学成就尤其是古文成就非凡是古今学者的基本共识。

然而,文学成就尤其是在古文创作、理论研究、改革方面成就显著的范仲淹却未能入选“唐宋八大家”,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真的如后人所说,明代编辑成就“唐宋八大家”之名的朱右(《八先生文集》)、唐顺之(《文编》)、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等人存有故意打压范仲淹之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唐宋古文运动与唐宋派

自骈赋文体被创立以来,发展到隋唐时,骈赋追求声律、辞藻华丽、排偶、用典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世人所作骈赋,大多内容空洞而言之无物。针对这种现象,以韩愈、柳宗元为首,他们高举古文改革的旗帜,提倡恢复先秦和汉朝时的古文(相对当时流行的骈文,也称散文),反对骈赋,主张文以载道,打破了当时陈腐的骈文一统天下的文学局面,给当时和中国后世的文学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此后,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也持类似主张,延续了唐代韩柳的古文主张。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人都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或者骨干人物,无论是他们的文学主张,还是他们文学主张践行的文学成果,都给当时和后世的读书人以深远的影响,为后世读书人所推崇、学习和效仿。

自唐代韩愈、柳宗元推动古文运动开始,宋代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在古文改革和古文创作主张上与韩柳基本一脉相承。在韩柳八人之后,与韩、柳等八人文学主张一致、学习和效仿这八位古文大家散文的读书人宛然一派,人们将他们称为“唐宋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