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苑中的妃嫔,都是怎么生活的?原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2020-10-20 12:19:59 作者: 唐代宫苑中的

(2)未受宠幸宫女,符合条件允许离宫

据史料记载不同朝代,宫女出宫年龄也略有差异。隋唐时期尚未被册封的宫女,可以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离宫。但并不是所有到达这个年纪的宫女,都可以很轻松的离开皇宫。毕竟宫廷内的一些杂事需要有人做,这就需要大批量的宫女随时候命。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进入后宫的宫女,就都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妃嫔。但往往都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够真正在机缘巧合之下,受到皇帝宠幸的宫女少之又少。那么这些已经到了二十五岁,但又不能离开宫廷的宫女,她们平时都怎么生活呢?

3.唐代后宫女人的众生相

近几年古装影视剧出现了霸屏的现象,从汉代、唐、宋至明、清,几乎都被各路导演拍了个遍。尤其是以“宫斗”为主题的影视剧,更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比如,《延禧攻略》、《如懿传》、《宫》等,一时间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热播剧。

很多人受到影视剧中故事情节的影响,都会认为后宫充满了尔虞我诈,以及你死我活的争斗场面。在正史中,确实也曾记录过此类事件,但大多数情况下却都一笔带过。最重要的是生活在后宫中的女人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宫斗”。

皇后、四妃都未必能与皇帝从长相厮守,更何况是那些“九嫔、二十七世妇,甚至“八十一御妻”!很多已经被册封过的妃子,穷尽一生都未必能见到皇帝几面,所以根本就谈不上为了争宠而争斗。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为虚构的宫廷剧所欺骗。唐代后宫妃嫔妻妾众多,但都要受到东宫皇后的辖制。至于武媚娘为了得到皇后之位,不惜以女儿性命为筹码的狗血剧,也只是在野史中有所记录而已。唐高祖李治确实曾废王皇后,但其中缘由据正史记载并非如此。

据史料记载,唐高宗李治因王皇后,施“厌胜之术”而将其废为庶人,并且将其终身囚禁于掖庭。所谓“掖庭”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冷宫,在同一年王皇后被改为“蟒”姓,并在当年于掖庭之中悲愤而死。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代诗人崔郊曾撰写过一首《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虽然是崔郊,为一位貌美如花的婢女有感而发,但是写出了平凡女子入侯门的经历,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也可以用来代指唐朝后宫。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迈入皇宫大门,很多以选妃名义进入宫廷的女子,就意味着一辈子都将生活在宫墙之内。她们不仅要严格遵守宫廷规矩,而且很多人一生都在未见过父母。笔者认为这其实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践踏,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守活寡”。

一、《行宫》中宫女生活

中唐时期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的元稹,曾创作过一首非常知名的《行宫》。他在诗中云: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早已经人去楼空了行宫之内,散落于墙角的宫花依然红艳似火。几个满头银丝的老宫女,正闲坐于宫廷之内谈论着,当年风流倜傥的唐玄宗。

笔者认为,这首诗就是唐代后宫女人,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与讽刺。元稹借助年老色衰宫女之口,叙述着那些充满幻想的宫女,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一场笑话。

笔者认为《行宫》诗中的宫女,正是唐代后宫三千佳丽的缩影。当她们的梦想彻底破灭时,既无法出宫找寻自己的家人,也失去了争风吃醋的资本。她们曾经就像宫花一样美艳,但是却随着宫廷萧瑟之后,而变成了被人遗忘的记忆。

二、唐代后宫女子的回忆

常言道:“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唐代后宫女子的晚景,就像那“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她们在宫廷内的生活只能变成回忆,并成为对坐闲聊的谈资。

或许他们也曾想过能被皇帝宠幸,并且母凭子贵一跃登顶。但这一切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她们就连见到皇帝的机会都没有,就怎么可能与皇帝产生爱慕之情呢!

虽然生活于唐朝宫廷内的女性,在开放思潮的影响之下,可以无拘无束的生活。但作为随时应召的宫女,难道不像实验室中的小白鼠吗?虽然待遇很优越但内心却特别苦闷,甚至有很多年老色衰的宫女自尽而亡。就这样结束了自己风雨飘摇的生活方式,虽然她们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过足迹,但这一切都如镜中花、水中月。

结 语

在唐朝诗人撰写的宫怨诗歌中,除了元稹创作的《行宫》之外,还有一首尤为著名的《宫怨》。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李益所撰,笔者以此诗作为结束语,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其中的深意:“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参考文献】

李贤君《唐代后宫制度研究》

姜红《唐代后宫妇女宫廷生活研究》

王丽娜《唐朝后宫女子服饰若干问题研究》

罗彤华《唐代后宫女官研究——宫官制度及其演变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