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丞相、相国,这三者之间有何区别?

2020-10-22 21:36:19 作者: 宰相、丞相、

“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当然此时的“丞相”并非是以后的百官之长,因为此时的百官之长是“相邦”,当时的丞相只是相邦的副手,他负责协助相国处理朝政事务,如在秦王政初期吕不韦为相邦,昌平君为丞相。

秦统一全国后,因相邦被始皇帝所废,所以丞相自然而然就替代相邦成为了百官之长,

此时秦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负责总理百政,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

之后到了秦二世时期,秦二世为了褒奖赵高的拥立之功,为他特别设立了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同时存在。

汉代秦后,刘邦延续秦制,但废中丞相,重立相国,

如前189年惠帝时期,相国为吕产,右丞相为王陵,左丞相为陈平。

因此,此时相国又成为百官之长,而左右丞相就又成为辅佐相国的副职,如《史记》中就记载萧何因诛杀韩信有功得以

“使拜丞相何为相国”

,从中可得知在西汉相国的地位要高于丞相。此外,汉初的各个诸侯国也都同时设有相国和丞相职,如燕王臧荼的燕国就有相国温疥和丞相昭涉掉尾。

到了西汉惠帝之后,汉朝不再设相国,左右丞相又成为了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后到了文帝二年,文帝废除左右丞相,改仅立一位丞相。

此时一般政务,丞相一人即可决断,他拥有任用官吏,及向皇帝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有考课、黜陟和诛赏之权;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地方上若有暴动、起义等,丞相可派属官前往镇压等职权。不过,当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皇帝就会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而丞相就无专断之权。

在汉武帝之后,丞相的权势开始被削弱,此时丞相虽为名义上的百官之长,但是权势大多被武帝所设立的中朝官大司马大将军所夺,如韦玄成、匡衡等,在君主权贵面前,阿谀奉承,只为保持其禄位,几乎无多大的实权。成帝时,丞相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建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自此丞相的权力被彻底分割,权势更是大不如前。

就这样,直到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丞相作为百官之长的历史才暂时告一段落,而此时丞相已存在了三百余年的时间。

东汉献帝时期,大司徒又被改为“丞相”,由曹操担任,此时的“丞相”总揽一切军国大事,地位已同皇帝一般无二。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虽都设有丞相,但却各有不同。

先是魏国,魏国初期的丞相职权很大,控制中央军队的中领军和中护军都曾是丞相的属官,但是不久之后,丞相的职权就被削弱,不掌兵权,军权由大司马、大将军执掌。其次是蜀国,蜀国的丞相是三国中权力最大的,在蜀国丞相不但再次成为百官之长,且职权被进一步放大,

即“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且可以开府治理事务,

但也因如此,蜀自诸葛亮之后就不再设丞相,此后以蒋琬为大司马领政,后任者费祎、姜维则任大将军领政,名号不一。

再是吴国,吴国丞相设置于宝鼎元年(266年),且一度分置左丞相、右丞相,但是在吴国丞相的实际职权就是管理例行政务,往往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真正掌控孙吴朝政大权的是大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等内朝将军,这些将军外则领军,内则领政,是事实上的宰相。魏晋南北朝,丞相虽设,但多为有篡国乱政心思的权臣担任,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正如《文献通考》所说:

“丞相既不为宰相之任,而常为嬗代之阶” ,

此时如齐萧宝融,称丞相不久就废其君萧宝卷自立,再如梁侯景为丞相,两年后侯景亦称帝。

而后隋至孝宗乾道八年这数百年的时间,丞相就再未出现,此时原属于丞相的职权被隋朝尚书令、唐朝的中书令、宋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所替代。乾道八年,乾道改制,宋孝宗将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这个时候消失百年的丞相官职才又一次出现,

但与秦汉所不同的是宋的左、右丞相位居尚书令或中书令之下,虽握有实权,也是宰相之职,但却不再是百官之长。

元朝于中书省置左右丞相

(同时元朝也曾在尚书省置丞相,分理财赋,但时置时废)

,总理全国政务。此后左、右丞相制一直延续到明朝洪武十三年才消失,明朝最后一位丞相名叫胡惟庸。当然在明朝,

丞相又是百官之长,而非宋时位居尚书令、中书令之下

,而后随着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丞相就彻底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原属于丞相的职权也被明的内阁大学士、清的军机大臣等官职所分割。

总得说宰相、丞相、相国三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中宰相就是丞相、相国的通称,就是说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在不同朝代,均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如唐的宰相是中书令、侍中、尚书令,明的宰相是内阁大学士。相国在战国秦(秦称相邦,汉为避刘邦名讳,改相国)及汉朝若置则就是百官之长,地位是要高于丞相的,但因其权力太大,一般不会常设,而是被丞相所替代。丞相在秦朝为百官之长,汉时若置“相国”,则为其辅佐官员,不置则为实际上的百官之长,三国以后则是实际上的辅佐皇帝总理朝政,统领百官的百官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