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为了应对日渐风起云涌无法控制的农民军,当时在杨嗣昌的建议下,大明加征每年280万两的剿饷。
当时天真的崇祯由于缺乏对民间的真正了解,偏执的性格以及被文官集团的戏耍,盲目的以为,280万两平摊到每个百姓的头上没有多少,更何况,自己只是征收一年而已。
可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是连续征收了三年才不得不停止,每一年的征收数目都远远的高于280万两。
有趣的是,当时的部分文官集团,欲擒故纵,他们明面上极力的劝阻崇祯不要加征饷银,看上去,是一心的为民为国,可实际上,却是阴险到了极致,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激怒崇祯再次摊派到百姓头上饷银,他们是不想响应崇祯的号召,拿出自己的俸禄家产来为国慷慨解囊的。
另外,当时的崇祯对于豪强大族占据田地却不为国效力,很是愤怒,因此与杨嗣昌谋划,就算是加征的数目多,可能对老百姓也没有坏处。
因为按照田地的亩数征收就证明,谁拥有土地多,谁交的税就多,这不是恰恰抑制了那些士绅豪族,为老百姓出气了吗?反倒能够获得百姓们的拥戴!
可是,他真的太天真了,文官集团太了解崇祯的性格,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就越干什么,文官集团越阻止他加征,崇祯偏要加征,事实上,加征才好呢,省得你把主意打到我们的身上。
另外,就算加征了,到了地方收税的时候,官官相护之下,还是很难收到我们的头上,而这些阻止崇祯的人,反倒会在百姓中博得一个好名声,把锅全部的甩给崇祯。
乡亲们,你们看,不是我家大人不帮助你们,他据理力争,都被皇上给骂了,这一切,要怪,就怪皇帝吧!是他不体恤你们啊!
要是加征没出什么问题,挨两句骂不要紧,因为一没有花太多钱,二还获得了个为国为民的好名声。
要是加征出了什么问题,自己也好甩锅,还能看出来所谓的为国为民的预见之明,嗨,陛下,悔不用臣当时的谏言啊。
各位,您别不信,这样的文官,在当时,甭管是阉党还是东林党,都大有人在,所以,不怪当年明月说,崇祯年间的大臣都是王八蛋,这群人,真是奸诈到了极致。
所以,土地的兼并、吏治的腐败、天灾人祸的横行、统治者的政策失衡、过于理想化等原因,综合导致了明末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呈现出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况”。
当然了,这些只是主要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有的穷凶极恶的犯人,铤而走险鼓动造反。
有的阴谋作乱的分子,唯恐天下不乱鼓动起义。还有的失意的文人士子、下岗的无业游民、对政府有怨言不满的存在等等,都是促成农民起义大规模出现的因素,应该综合客观的去考量。
就这样,到崇祯即位的时候,所有的一切,该发生的,都发生了,现在的学术界一般认为,明末的农民起义爆发于天启时期或者说崇祯时期。
实际上,这两种认知并不矛盾,而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天启崇祯一起的二十四年,恰恰被认为是晚明二十四年,农民起义的确是集中爆发在这一时期的。
早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八月的时候,陕西便已经爆发了农民起义,当地百姓无法忍受贪官污吏的盘剥,纷纷揭竿而起,竟然一度从陕西打到了四川广元一带。
到了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二月,陕西西安府澄县再次爆发起义,没办法,陕西几乎连年遭灾,而且当时陕西的一些主要官吏都是阉党,横征暴敛不在话下,所以老百姓忍无可忍,铤而走险!
农民郑彦夫直接砍死了澄县知县王斗耀,陕西这个大火药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就这样,到了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澄县、白水县的流民王二也是聚众数百人起义,反抗大明的统治,而后便是率军两路出击,一路向西南攻打西安府的蒲城,另一路从白水县出发,攻打东北部的西安府韩城。
他们杀害当地官员,劫狱救人,来扩充自己的势力(有资料认为本次起义的王二就是一年前杀死澄县知县王斗耀那伙人),本以为,这也只是一次小规模的起义,可是没想到是,竟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七月,陕西延安府东北部府谷县的不沾泥、王佳胤、杨六等人率先大规模的高举义旗,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听闻王嘉胤、杨六、不沾泥三人起兵,白水县的王二率众前来与王嘉胤三人所部会和,这一次,义军的人数竟然一下子达到了五六千人!
甚至说威胁到了延安府,使得全陕震动。
这还不算,当看到王嘉胤、王二等人起义成效显著,延安府东南部宜川县的王左桂、飞山虎、大红狼等人也是揭竿而起。
五虎、黑煞神在宜川县西南部的洛川起义响应,王和尚、混天王在延安府东部的延川县起义响应,王大梁在汉中府汉南起义,周大旺在武威起义,韩朝宰在庆阳府起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