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看穿了空城计,但他却不能不撤退,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2020-10-01 11:22:42 作者: 司马懿看穿了

司马懿看穿了空城计,但他却不能不撤退,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桥段:马谡失守街亭之后,司马懿带大兵长驱直入,一直杀到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此时城中无重兵把守,尽都是老弱病残,大军又无法及时赶来,此时诸葛亮孤立无援,眼看司马懿率军赶到,就要将西城一举拿下。

诸葛亮思虑再三,终于定下一计:他撤去仅有的守兵,命人将城门打开,在城门内还派了人在大街上清扫,同时,在城上设一架琴,自己亲临城门,怡然自得地弹奏起乐曲。

司马懿大军赶到之后,并没有见到意料之中的严阵以待,反而眼中所见超出人的想象。诸葛亮的洒脱放松,让司马懿狐疑不堪,几次查看不得其要领,最终未敢纵兵驰入,而率兵退回。

这就是精彩的空城计故事,故事中的情节已经被众多国人所熟知。但是到了后世,越来越多人对这个故事的真实度产生了怀疑,这种事情是否合乎逻辑?

比如说,诸葛亮故布疑阵,让司马懿满腹疑窦,但是这种事情很好解决,司马懿派一支轻骑进去探索就一切了然了;再比如,城中不知虚实如何,诸葛亮就在城头上,那么司马懿派弓箭手把他射下来可不可以呢?

这些怀疑不无道理,其实他们说的也是对的,单凭一个小小的迷魂阵,遮不过司马懿的法眼。然而诸葛亮成功驱走司马懿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司马懿其实是主动离开的。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同曹芳外出高平陵去祭祖的时候,派军队控制了洛阳,把手洛阳各个城门,并占据了武库。自此,曹魏的政权正式交付在司马氏的手中,也开启了后边晋朝统一三国的序幕。

但是时间倒退几十年,情况却大不相同,这个时候权力还被曹家抓的稳稳的,曹睿虽不如他的祖父一般雄才大略,但也是一代英主,曹真曹子丹也是不世出的英才。在他们眼中,司马懿是掌中刺,肉中钉,他们深深知道司马懿的狼子野心,日后必将成为曹家的心腹大患,为了曹魏的江山永固,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杀之而后快。

之所以他们迟迟没有动手,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就是西南边的诸葛亮。相较于隐忍不发的司马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对于他们的威胁,才迫在眉睫。而朝野之中,唯一一个能与诸葛亮抗衡的,就是鹰视狼顾的司马懿。

时间拨回到空城计那天,既然分析了当时曹魏的政治局势,那么司马懿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明面上,诸葛亮似乎定下巧妙的计策,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但是实际上,他是和司马懿达成默契,给了他一个由头,让他放弃追杀自己。

在城头上的琴声,就是在质问司马懿:杀掉了我,你还能活多久呢?司马懿深深知道其中的奥秘,于是在诸葛亮的琴声之中,他下定了养寇自重的决心,率领大军撤退。

也正因为在这里,他聪明地没有杀掉诸葛亮,才得以在日后的曹魏国中,长期被国主所忌惮,并且又不得不重用他,自此之后,他才能够找到机会,篡夺了曹魏江山,建立自己的晋朝。

政治上的事情,非常复杂,司马懿和诸葛亮看似一对不死不休的劲敌,但在关键时刻竟然达成了巧妙的默契。这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一定要估量清自己在老板那里的重量,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在公司的各个事务之中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