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川 樊建增:“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与真相追寻

2020-10-03 17:33:09 作者: 王嘉川 樊建

南朝梁陈时徐陵说:“若夫伊尹庖厨贱宰,霍光阶闼小臣,诸葛亮无应变之才,管夷吾非王者之佐,论其世业,较彼勤劳,书契以来,罕有明德。”[8]卷六,646此处,徐陵对伊尹、霍光的称呼有明显的轻视之意,对管仲、诸葛亮的评价也并非正面肯定,但他又极力称赞了四人的功业。这表明,他虽认为诸葛亮无应变之才属实,但还是历史上少有的值得肯定的“明德”之人。既然如此,在徐陵的语境中,也就无所谓陈寿贬抑诸葛亮之事。

由以上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东晋南朝时期,诸葛亮虽被一些人认为不善将略,但依然是功业卓著的代表。更应注意的是,后人引用陈寿说法之时,已然忽视了他原有的疑问语气,如刘孝标亦称:“《蜀志》陈寿评曰:‘亮连年动众而无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也’。”[5]卷二五,434曲解了他的原意,于是陈寿评价诸葛亮不善将略一事被逐渐坐实。

资料显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的故事中,诸葛亮有一幅神鬼莫测的军事奇才形象。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收录了大量的诸葛亮事迹,在这些故事中,诸葛亮军事才能卓著,与不善将略形成了鲜明对比,但选材谨严的陈寿却没有将它们收入《三国志》中,而是对诸葛亮做出了“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的评价。这显现了曾在蜀汉任官供职的陈寿的个人观点:他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确实有些怀疑。

除南朝外,北朝也有人谈及陈寿与诸葛亮之事。如北魏毛修之称:“昔在蜀中,闻长老言,寿曾为诸葛亮门下书佐,被挞百下,故其论武侯,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9]卷四三,960毛修之与上述常璩的材料来源都是蜀地的长者,由此不难看出,陈寿《三国志》在社会上流行之后,巴蜀地区就流传着陈寿因私恨贬抑诸葛亮的说法。不过毛修之的说法与常璩又有所不同,由陈寿被诸葛瞻所辱,演变成了陈寿被诸葛亮鞭挞,这就使陈寿与诸葛亮间的矛盾冲突显得更为激烈。

就在陈寿挟恨贬抑诸葛亮这一说法广泛流传之际,也有人为陈寿辩解,这就是北魏著名人物崔浩。据《魏书》卷四三《毛修之传》记载,崔浩曾与毛修之就此问题进行论辩,认为陈寿不但没有挟恨贬抑诸葛亮,而且在《诸葛亮传》中是美化了诸葛亮。崔浩指出,诸葛亮与刘备二人,君臣相处融洽,却不能与曹操争天下,放弃荆州而以巴蜀为根据地更是下策,而陈寿仍将诸葛亮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已是在美誉诸葛亮;蜀汉立足巴蜀后,诸葛亮依仗险要的地势,不顾实力差距多次出兵攻魏,终未能有所收获,没有达到古代善战之将审时度势的水平。因此,崔浩认为,陈寿所称“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是如实记述,不但对诸葛亮“不为负之”,更“非挟恨之矣”。

崔浩是一个正统观念浓厚的人,他认定的正统是魏国,所以描述诸葛亮时连续使用了“诱夺”“伪联”“僭号”“不达时宜”“矜才负能”“边夷之众”等明显带有贬义的词语。但他在与毛修之论辩前,称《三国志》“文义典正,皆扬于王廷之言”,这意味着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并非简单地基于正统论,而是建立在陈寿的客观记载之上。

二、公案的形成与批评陈寿成为主流意见

唐朝时,陈寿挟恨贬抑诸葛亮的说法渐成定论。唐官修《晋书》称:“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6]卷八二,2137-2138这是以两件事对陈寿的史德提出批评,一是索米立传,二是厚诬诸葛。其实此二事均属子虚乌有①。索米之说,其源不可考,但厚诬诸葛却是直接从王隐《晋书》中抄录而来,并将其“以爱憎为评”挑明为“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晋书》在陈述这两件事的时候,谨慎地冠以“或云”,但后人转述时,却大都将“或云”二字忽略。如《旧唐书》评价裴行俭称:“铨藻吏能,文学政事,颇有深识。而前史讥其谬谥,有涉陈寿短武侯应变之论乎!非通论也。”[10]卷八四,2808《旧唐书》直接援引《晋书》的说法,说明此事在编撰者的认知中已属确定无疑之事。正因这一语气在后人的引用中由疑问转为陈述,陈寿挟恨贬抑诸葛亮的说法遂成定论。

之后,著名史学家刘知幾也加入到批评陈寿的阵营中来,并成为重要推手。他在《史通》中虽对《三国志》称赞有加,但认为陈寿并没有如实客观地评价诸葛亮。《论赞》篇称:“陈寿谓诸葛不逮管、萧……或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必备加击难,则五车难尽。”《史官建置》篇称:“陈寿评云‘蜀不置史官’者,得非厚诬诸葛乎?”《曲笔》篇谈论蜀国史官建制时称:“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可见,刘知幾也认为陈寿因父亲受到髡刑而谤议诸葛亮。但他并未将视角置于“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而是另辟蹊径,从另外两个角度阐释了这一观点:一、陈寿认为诸葛亮不及管仲、萧何,即“抑亦管、萧之亚匹也”[4]卷三五,931,没有客观评价诸葛亮的能力;二、陈寿称蜀汉不设史官的说法也不正确,是借此抨击身为主政者的诸葛亮。

刘知幾的观点很快流传开来。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中写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将诸葛亮置于萧何、曹参之上,与陈寿的论断相左,呼应了刘知幾的说法。后人注解此句,也指出此处是说陈寿评价不当,如钱谦益称“(崔浩)谓寿贬亮非为失实,此诗所以正浩之过论也”[11]卷一五,513,卢元昌亦称“陈寿以萧、管亚诸葛,妄也”[12]卷二,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