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中秋欢庆民俗,都以幸福美好的生活为指归

2020-10-05 16:26:04 作者: 千姿百态的中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琼台赏月》

在旧时上海地区,中秋祭月必须要有毛豆、芋艿,意为“毛一千、余一万”,寄托了生活富足的愿望,此外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中秋风俗——观赏仙鹤

在上海的民俗里,中秋节这天还是毛豆和芋艿的生日。上海民俗中不少作物都有生日,如七月二十为上海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的生日(见《上海杂志》卷五)。“八月半”这天何以成为毛豆、芋艿的生日(见《上海县志》社会篇)?或许和这一天的毛豆、芋艿的滋味有关吧。因此,在旧时上海地区,中秋祭月也必须要有毛豆、芋艿,意为“毛一千、余一万”,寄托了生活富足的愿望。此外祭月之物,还有菱、藕、石榴、柿子,为“前留后嗣”之意。

据《上海通志》记载,旧时祭月,首先是烧斗香,从午后即开始。富家香斗颇大,为纸制,香高尺余,扎龙门牌坊,精细刻纸,金碧辉煌。好事者则集资在公共场合设置面缸充当的大香斗,比家用的更大,高香粗如庭柱,近一人高,十分气派。同治《重修上海县志》说“中秋赏月,礼斗、烧斗香”,清末《上海县竹枝词》中说“中秋赏月竟开筵,月饼堆盘月样圆。礼斗香还烧大斗,南园向最盛香烟”,就是讲中秋烧斗香的风俗。

此外在旧时的上海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中秋风俗是观赏仙鹤。仙鹤本来是松江华亭的重要鸟类,鹤又是高士的象征,陆平原临终前曾借思念华亭的鹤唳声,抒发对过去故乡自由生活的怀念。后来随着人类活动,鹤的踪迹变少,但传说中秋节这天仍然有鹤出没。嘉庆《松江府志》载:“八月十五,中秋节,食月饼,登楼台赏月,观鹤。”堪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今天的上海早已高度城市化,但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升,会不会还有机会听到传说中的华亭鹤唳声呢?

宋徽宗赵佶《闰中秋月帖》

作者:吴心怡,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编辑: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