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713年10月5日,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出生

2020-10-05 21:31:19 作者: 历史上的今天

狄德罗效应是由18世纪法国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发现。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有一天,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狄德罗效应”,比如人们分到或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是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灯池;四壁豪华后自然还要配红木等硬木家具;出入这样的住宅,显然不能再破衣烂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衣服与交通工具;就此“狄德罗效应”一直延续下去,有的也就觉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够配套,遂走上了离妻换夫的套路。

1713年10月5日,狄德罗出生于法国朗格尔一个有名的制刀师傅家庭。狄德罗的父亲季非常希望儿子出人头地,而作为一个工场师傅和外省人,充任神职似乎是一条比较理想的路。11岁的狄德罗便被送进了朗格尔天主教耶稣会中学,在那待了四年,在耶稣会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在学校学了一段时间后,狄德罗突然对学校厌烦起来,有一天他便对父亲说他不想再学下去了。他父亲从眼镜上面看了儿子一眼,平静地说:“不想学啦?那好,就留在工场干活吧!以后当个制刀匠。”狄德罗同意了,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为制作一把柳叶刀忙得团团转,却怎么也做不成形。他的父亲看在眼里却一声不吭。接下来又糟蹋了原材料,把工具也弄坏了。第五天快过去时,父亲心平气和地问:“怎么,学不成制刀手艺啦?”狄德罗一言不发走开了。第二天清晨他收拾好自己的课本,若无其事地上学校去了。神甫们对于这位天资极好的学生表示了欢迎,就这样他继续学了下去。

1729年,狄德罗到巴黎求学,19岁时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由于他父亲只准他学医学或法律,但他更热衷于数学、语言学、哲学和文学。因他不愿按照父亲的要求学医或学法律,父亲停止了对他的资助,他只好自谋生路。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社会,磨炼了自己的斗志。1745年,他应出版商之请,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

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杰出的哲学著作,如《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散步》《论盲人书简》等,宣传了无神论思想,触怒了统治阶级,结果被关了3个月。出狱后,他决心通过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他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通过传播知识,向反动的宗教和社会势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此,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

参加《百科全书》编写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唯物主义者,他们的中心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被建成为称心如意的居住之地;世界上的罪恶都是教育和有害的制度造成的。他们认为迷信、成见和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点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机械工艺,重视体力劳动,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他们都反对天主教会、经院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影响很大。

在狄德罗的领导和组织下,《百科全书》成了启蒙思想家们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这部著作,从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宗教信仰、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对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宣扬政治平等、思想自由,提倡科学技术,宣扬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正因为这样,狄德罗在编撰《百科全书》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阻碍乃至迫害。

1752年,狄德罗的《百科全书》第1、2卷出版,立刻风靡法国。以至于在巴黎,贵族妇女们都喜欢在梳妆台上放上一两本精装的《百科全书》,而教会指责其为“异端”。1757年,《百科全书》的160余名条目作者在受到监视后相继退出。一直协助狄德罗的副主编朗贝尔也宣布退出。1766年,对《百科全书》作者们的迫害达到了顶点。一位高等法院大法官甚至狂叫着:“哲学家的书烧够了!现在该是烧哲学家本人的时候了!”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狄德罗仍然秘密地继续坚持着全书的编辑工作。1780年,《百科全书》35卷本终于全部出版完成。

狄德罗还是法国18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修女》《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等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同时,在戏剧艺术、文艺批评和美学思想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出色的成绩。1784年7月底,他在家中的桌边突然逝世,他女儿听到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怀疑是向哲学迈出的第一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