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是古代诗歌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也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
“奶牛产牛奶”、“蜜蜂酿抄蜂蜜”、“院满春光春满院”、“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都属于比较低等级的回文语句,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回文诗的具体含义,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中国最早的回文诗:苏伯玉妻《盘中诗》)
纵观历史两千年,真正能算得上绝妙、进而得以流传至今的回文诗其实并不多。这是因为,回文诗虽然读起来很绝,但写起来却太难,既要正着读倒着读都通顺,又要押韵,还不能有违和感,非常考验写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所以,纵然是最才华卓绝之人,也需经过巧妙构思,方能偶尔写成一首。
最擅长写回文诗的古代文豪非苏轼莫属,他真真的是用自己的绝世才华,把这门艺术呈现到了极致。其代表作便是那首千古称奇的《题金山寺》。
(苏轼像)
苏轼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千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加全才,在诗、词、书、画、散文等多领域均取得了至高成就。但与此同时,他又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从天子所在的东京汴梁,到远离政治中心的黄州和惠州,再到人迹罕至的海南荒岛,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从《念奴娇·赤壁怀古》,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再到前后两篇《赤壁赋》,苏轼笔下大多经典名作都是创作于被贬期间。可以说,正是仕途上的不顺成就了苏轼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功。上文提及的那首《题金山寺》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电视剧《苏东坡》苏轼剧照)
那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为上书抨击新法的弊病遭到政敌打压,被御史谢景弹劾。苏轼因此厌倦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不愿留在京城继续任职,于是自请外放。宋神宗准奏,任命他为杭州通判。
赴任途中,苏轼经过镇江金山寺,灵感喷发,写下惊艳百年的千古绝唱《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典型的回文诗,而且相对比于其他回文诗,这首更有其绝妙精伦之处。
(电视剧《清平乐》苏轼剧照)
首先,从“潮随暗浪雪山倾”到“碧峰千点数鸿轻”,顺着读、倒着读可以看作是两首七言律诗,而且意境完全不同——顺着读是从月夜美景写到江天破晓,倒着读则是从黎明晓日写到渔舟唱晚,时间维度不同,刻画景物也不同。
另外,也可以把这首诗解读为回文诗中的“本篇回文”。所谓“本篇回文”,就是一首诗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倒读。换言之,就是把正读和倒读连在一起,当作一首完整的诗,仍然顺畅而毫无违和感。还是那个地方,还是着意于写景,只是把时间跨度拉长,描绘得更加全面了而已。
(《题金山寺》)
笔者云:
苏轼的这首《题金山寺》,内容与形式俱佳,不仅文采斐然,语言瑰丽,而且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无论正读还是倒读都做到了音顺意通,境界绝美,堪称回文诗中的极品佳作。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