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熬出更好的糖浆,唐太宗派人远赴印度学习制糖术。用这一技术制成的蔗糖,“色味愈西域远甚”。宋朝的福建糖农,用黄泥覆盖法做出了白色蔗糖。至元朝,人们发明了加灰凝固法,不但能去除蔗糖酸性,还能加快凝固。明朝时,宋应星总结出了“黄泥水淋法”,进一步提高了蔗糖的数量的和质量。
据《史学杂志》显示,1637年至1683年,福建销往日本的蔗糖年均达169万斤。清人在东南亚垄断了当地制糖业,并对欧洲现代制糖业发展提供了帮助。蔗糖虽然出现较晚,但发展较快,逐步替代蜂蜜和饴饧,成为人们依赖的主要糖源。
除了这三大糖源之外,人们还用甜菜制糖。甜菜集中种植于北方,起初充作药用。据农业专家唐启宇推测,甜菜制糖技术最早起源于清末,其影响微乎其微。纵观古代糖史,是一部糖源竞争史,是一部技术发展史,更是一部味觉进化史。
作者:计白当黑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刘丹《中国古代糖史研究》
【2】杨东甫《制糖话古》
【3】张宗栋《石蜜考辩》
【4】陈磊《唐人饮食中的石蜜、甘蔗和饴糖》
【5】龚一飞《中国养蜂史述要》
【6】张平真《甜蜜事业的回顾》
【7】徐晓望《福建古代制糖术与制糖业》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