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为什么帮辽人打汉人?请不要用现代的认知去衡量古代的问题

2020-11-08 13:20:16 作者: 韩德让为什么

韩德让剧照

可以说,身为移民二代的韩匡嗣,对自己的契丹国人身份早已经产生认同感,他生在契丹、长在契丹,又怎么会心向陌生的大宋呢?想想才是第一代移民的萧峰,婴儿时期就生活在宋国,就对宋国产生认同感,怎么能怪二代移民韩匡嗣认同契丹呢?那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

到韩德让(941-1011)时,韩家人来契丹已经是第三代,从大唐天复三年(903)到韩德让开始掌大权的统和元年(983),已经过去80年,中原政权也从大唐到朱梁、沙陀唐、沙陀晋、沙陀汉、郭周、赵宋,经历了七个政权的更迭。

此时的韩家不但从文化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彻底认同契丹,对契丹产生归属感。所以,在契丹出生、长大、成家、立业、汉人皮囊、契丹心的韩德让,和现代那些从小接受异国教育熏陶,思维方式、价值观都完全异国化的香蕉人有啥区别?对他们来说,为国家服务,为个人建功立业拼搏,为家族荣耀奋斗,有错吗?

哦,对了,即便不知道韩德让的祖母是否是契丹人,但韩德让的亲妈,则是出自国舅大父房的后族千金契丹贵女,所以,韩德让的一半血统是契丹人,他本人是汉人、契丹人混血,当然,你也可以说本国人从父云云。

韩匡嗣妻子剧照

写了这么多,大概会有人不耐烦地问我站什么立场,我什么立场都不站,既不代入到宋,也不代入到辽,只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客观的看待那段多民族对峙的时代,杨家将保家卫国值得颂扬,韩德让为国征战也没错。

再说一遍:请不要用现代人的认知,去衡量古代的问题!看待历史问题,请以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为坐标!

对古人来说,华夷之变的区别就是文明与野蛮,更简单点说,就是政权所在地和统治的范围在中原中华之地,其政权治下的百姓身穿中华的服饰,流行的是中华思想文化,那,这个政权就是妥妥的中华,反之,就是夷狄。

早在赵宋立国前,契丹就和中原地区形成实际上的南北对峙,而赵宋不管是在立国时还是之后,都没能实现对中原故地完全的占有,又凭什么苛求沦陷地那些一天宋人都没作过的幽云人,对宋产生认同感呢?而作为幽云实际拥有人的契丹统治者说一句守护幽云又有什么错?

辽穆宗剧照

契丹从阿保机开始的历代皇帝除了穆宗以外,都对中华文化有所仰慕,阿保机就是在汉人智囊团的参谋下,在原来的宫帐之外,另外设置了作为国家中枢的宫殿、修筑大小城郭、建造城镇和村落,从草原化转变为牧业、农业、城市化的复合体的。

甚至,阿保机还南下在汉地去和沙陀人争霸,不过他败北了,所以,继承沙陀人天下的汉人政权的文人书写历史时,就把沙陀人视为中华,而契丹则成了夷狄。虽然沙陀人比契丹人更加野蛮暴力没文化,即便是汉人想给他们洗白都不好洗。

被文人视为“夷狄”的契丹,却正是由汉官集团的介入,才从奴隶社会进化的封建社会,不管是从文化上还是思想上,都在向中华文化靠拢。

而从史实上来说,契丹大辽的立国比赵宋更早、也更强大,在澶渊之盟签订后,契丹进入稳定时期,就真正的成为十世纪至十二世纪东亚地区的代表,让“契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韩德让剧照

所以,作为现代人,有必要对辽宋两国抱同样尊重的态度,毕竟南北对立是他们双方都承认的事实。在那个时代,有宋人张元、吴昊在失意之下怒投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国谋前程,也有党项人举家投奔大宋求庇护;有宋人走幽州,也有辽人投大宋。

还有,身为党项人的折家将(在历史上比演义中的杨家将、呼家将更有名)都为了保卫大宋的江山,去和同族人西夏将士血战疆场,西夏的那些党项人也没骂折家将是羌奸;同样,身为汉、契丹混血的韩德让,为了契丹大辽去迎战同族宋人,又凭什么被认定是错的呢?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