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3日放榜,当年诸位0分的“勇士”,如今过得如何?

2020-07-25 00:06:30 作者: 高考23日放

从昨日起,广东、重庆、四川、湖南、广西、湖北、江西、云南、甘肃、内蒙古、宁夏、上海、安徽等10余省份的考生可以正式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

陕西、山西、贵州、江苏、黑龙江等省份将在24日公布成绩。另外,还有部分省份将在后续25、26日两天陆续公布考生成绩。

虽然考前我们高喊着高考必胜,但昨日必然是有的考生兴奋通宵有人彻夜未眠。

每年高考,总会想起那些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向教育挑战而高考交了白卷的孩子。而如今这些人又是否成功的挑战自己的命运呢?

2008年,19岁的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高考答题纸上洋洋洒洒地写满自己的“教育宣言”后交了白卷。

而后他凭着仅有的高中毕业证先后辗转全国各地打工。组装过广告箱、制造过井盖、包装卫浴产品等等,只要能赚钱糊口,脏活累活他都干了个遍。

当幼稚的理想退却,被冰冷的现实狠狠暴击后的徐孟南也想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可惜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只能从事一些初级的工作。想想当初的任性,实在是懊悔不已。

经历了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后,徐孟南决定再次走进考场,最后被一所学校录取。

兜兜转转,徐孟南又回到了命运的原点,还是绕不开“高考”二字。

2006年考生蒋多多洋洋洒洒地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写下了8000字的“控诉”,并且在其它各科目所有试卷上的空白处都有书写,最后,她的文综是0分,总分114分!

“我是永远不会后悔的。”这是当时蒋多多的誓言。

在此之后她一直在农村帮母亲种田,而14年过去了,如今已经33岁的她也选择了嫁在当地农村,成了一名家庭妇女。

2007年高考0分的陈圣章、2008年高考零分的吉剑、李坚、徐孟南、2010年高考0分的张皎,在以另类的方式结束自己的高考后都有类似的生活经历。

不否认他们有想法,有胆量。但他们所采用的方式本质上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还是唤醒教育的进步?

这其中的区别在于:所表达的中心是具有一种更好的方式现实公平、公正又更科学的人才筛选制度还是仅仅满腹牢骚表达自己的不满与压力。一、发泄仅是无能的表现

对于这些考生选择的方式除了以自己的学业的代价进行发泄外还有什么?

当埋怨一考定终身制度是缺陷,在指责应试教育的不科学时,换个角度想一想问题:就目前而言,我们有更好的选择吗?

如若没有所做的这一切除了宣泄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一考定终身”显得简单粗暴,仅以文化的成绩衡量优秀标准过于片面,但对于有着十几亿人口且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我们来说,高考又是最合理、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换个角度看世界,世界将更为广阔,换个高度看问题,问题将更加透彻。

二、强者从不是消极等待条件的满足,而是积极适应规则驾驭规则。

白岩松在一次访谈里说过:“当你没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环时,对于未来只有靠自己的打拼,而读书高考之路,也算其中一种。”

成长的道路应该懂得一个真理:只有你去适应社会,不可能社会来适应你。而为什么有些人不仅优秀而成功,原因在于他努力并且适应了规则。

相对比之下,一个高考状元,站在闪光灯下接受媒体的采访,考取了最高等的院校,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另一个考取了白卷,怒吼的发现自己的声音,接着黯然离场往返于各种辛苦的工作场合以换取微薄的收入。

试问谁更能为自己,为家人甚至为社会带来更好的生活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呐喊制度的缺陷又何尝不是自身的缺陷?

曾有网友告诫考生重视高考,因为“高考是你们人生中最后一场不看脸的选拔”。

当那洋洋洒洒的8000字进行表达自己的怒吼时,凸显的是她本身的严重偏科,她不喜欢把自己的时间用在物理数学这种他不喜欢的科目上去,他认为只要语文好,只要作文好,一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大学,所以她选择了这种方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希望让有关部门下来调查,达到她的愿望。

那为什么不能花点时间学学数理化,?为什么其它同学需要去学,需要去考,而她就只凭个人的意愿、喜好有选择的学习?若是她的愿意得以达成,她只学一科,而其它同学需要分心同时学习多门学科但只凭语文的成绩进行竞争难道这就更为公平?

而其它的高考“0”分的勇士也基本都是平时成绩较差无法正常通过高考达到自己愿意的考生。他们所喊出的“制度缺陷”又何尝不是自身的缺陷。

最后已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与将来要参加高考的所有同学说句心里话,多读书少玩点游戏。智慧是需要眼界的支撑,而眼界你能在书中找到多角度的观点提升你的思维高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