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烧伤车祸坠落 暑期请用心守护孩子安全

2020-07-27 10:31:36 作者: 溺水烧伤车祸

母亲沉迷手机疏于看管,孩子不幸落水;父亲一时冲动,让男孩独自步行回家;女童突然冲向马路,所幸装修工奋勇救人……这两天,《泉州晚报》报道了3起儿童意外事件。每年暑假,都是儿童遭受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发期,这些意外的发生引人深思:我们总是习惯于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但家长的安全意识是否也到位了呢?对此,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3名孩子在戏水,身边无家长看护。

意外伤害之一: 溺水

事例:今年入夏以来,高温天气频现,外出游泳、戏水的市民增多,溺水事件也时有发生,仅5月以来,泉州中心市区笋江桥水域就发生了4起溺水事件。

调查:近日,记者在月亮湾景区看到,不少家长给孩子戴上游泳圈,就让他们自己玩水。在青山湾景区,几名年轻小伙未携带任何救生设备,直接下水游泳。在市区笋江桥下,每天下午岸上水中都是人,其中不乏小孩子的身影,他们仅套个游泳圈就泡在江里。“很多小孩子结伴前来,我们都会重点盯防,他们不知道这边的危险。”救援志愿服务队队员曾文永提醒,晋江流域水流湍急,有很多暗流、漩涡,每年夏季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希望市民多加注意。

易发场所:游泳池、江边、河边、池塘等地

如何规避:家长首先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不让孩子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野外。其次,如果在游泳池,要让孩子特别是幼儿远离深水区,同时要加强教育孩子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

急救方法:孩子发生溺水时,家长要帮忙清理呼吸道,即口腔和鼻腔异物。再让溺水儿童俯卧,用手按压其背部,把肺、胃内的积水排出后做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去医院抢救和治疗。

小孩骑共享单车上路存在隐患

意外伤害之二: 烧伤

事例:去年7月24日12时40分许,漳州市漳浦县旧镇镇桥头村发生一起意外,孩子母亲早上外出务工时,将两兄妹(林某涵4岁、林某婷2岁)留在家中玩耍,两人疑在家中玩打火机起火,不慎身亡。

调查:暑期是孩子发生烧烫伤意外高发期。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的调查显示,77%的婴幼儿意外烧烫伤都发生在家里,发生烧烫伤时大多数孩子是在做娱乐活动。

易发场所:厨房、浴室、高温用水地方

如何规避:要对儿童进行烫伤的危险意识教育,不要让儿童自己取开水、稀饭等过热的食物;洗澡时一定在澡盆中先倒冷水再加热水;烧水的炉子和水壶以及高温的食物要放在安全的地方;打火机、电热器、充电手机等,不要放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也不要让儿童触摸。

急救方法:一旦发生烫伤事件,家长首先是“冲”,用流动冷水冲洗;其次是“脱”,在水中小心剪开脱去衣服;接着是“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至少30分钟;然后“盖”,用干净毛巾等覆盖烫伤处;最后“送”,尽快送医院。家长千万不要往伤口涂抹酱油、醋、酒、牙膏以及其他有色的药物和偏方。

家长将孩子放在车篮里,骑行上路。

意外伤害之三: 车祸

事例:去年11月24日22时16分,在晋江五里开发区欣鑫路万业汇路段,晋江一3岁男孩独自在马路上跑来跑去,瞬间被小车撞飞,而家长就在事发路段附近二三十米处摆摊卖衣服。

调查:眼下正值暑期,记者走访看到,不少学生独自或者结伴出行,不时能看到他们横穿马路的身影。而在县(市、区),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监管,孩子在马路边嬉戏打闹的场景很常见。

易发场所:大马路、停车场

如何规避:带孩子外出时,不要在公路上嬉戏追赶。叮嘱孩子不能独自外出,更不能随意横穿马路。在小区尽量避免在有车经过的地方玩耍,不要在停车场等地方捉迷藏。

急救方法:发生车祸后,不要随意搬动伤者的身体,特别是昏迷的人,以免造成病情的加重。如果碰撞部位大出血,可以拿干净毛巾进行压迫止血,但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口鼻眼耳出血不可堵,堵住了容易引起颅内感染,这些特殊部位流血就是要让血水自然流出。

意外伤害之四: 坠落

事例:去年7月26日凌晨,深圳市南山区一名4岁女童被外出买夜宵的母亲留在家中,从15楼坠亡。

调查:近年来我市也发生了几起和隐形防盗网有关的坠亡事件。记者走访发现,中心市区老旧小区的防盗网安装率普遍较高;而在新小区,特别是高层小区中,防盗网的安装率参差不齐。

易发场所:阳台、过道

如何规避:小孩好奇心强,喜欢爬高,如果父母外出将孩子“反锁”在房中,孩子很容易因恐惧而攀爬阳台或窗口造成坠落。家里有孩子一定要安装防护栏,窗边不要放可以攀爬的东西,不要让孩子单独在家,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平时告诫孩子勿在阳台或顶楼嬉戏,提高孩子自身的“窗户危险意识”。

应对方法:加固防护栏,让小孩远离阳台。

意外伤害之五: 被困

事例:今年6月8日,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一名家长回家拿东西时,把孩子留在车内,没想到车子自动上了锁,孩子被困车内。

调查:在夏季,户外车内温度上升极快,闷热的环境、浑浊的空气、恐惧的情绪,在这样的“闷罐”车内多待1分钟,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煎熬。研究发现,当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内的温度能飙升到65℃,这种高温下,极易发生“热射病”,待半小时就能致命。记者尝试待在暴晒状态的车内,才几分钟,就喘不过气来。

易发场所:车内、电梯

如何规避:家长养成下车后检查车内的习惯。锻炼孩子的自救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孩子模拟实践一下,如发现自己被困就不停按喇叭,拼命拍窗,引起行人注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