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迷彩绿" 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参加抗洪抢险纪实

2020-07-27 14:02:06 作者: 风雨中的"迷

2020年的夏天,注定让29万义安人民永远铭记。

这个夏天,江水暴涨,洪魔肆虐。美丽的义安顿时失去了以往的灵秀静谧。面对滔天洪浪,区人武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先后出动民兵700多人次奔赴抗洪一线,始终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机动突击力量,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险情就冲到哪里,充分展现了昂扬的战斗作风。

集 结

“7月9日上午9点36分。”顺安镇武装干事朱华对接到集结命令的时间记得很清晰。“当时接到命令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朱华说,经历过2016年防汛抗洪的他,早在6月下旬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生活用品也已经提前备好,随时准备‘战斗’,就等着一声令下。

五松镇武装干事刘瀚之于2012年退伍,是一名在部队服役了9年的“老兵”,同时也是今年才被编入民兵的“新兵”。说起在接到集结命令的时刻,他用在部队当兵时的一句口号简单概括:“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7月9日,长江水位达到14米多,防汛抗洪“集结号”紧急吹响。区人武部迅速启动防汛抢险预案,向全区各个乡镇武装部下达集结命令,先后组织了127名基干民兵组成防汛抢险分队,由区人武部部长、政委和部机关工作人员带队,分别驻守胥坝、老洲、西联三个乡镇,始终把攻坚克难、保堤除险作为驻点防汛的第一位任务,运沙袋、堵管涌、搬物资,尽心竭力保卫共同的家园。同时,区人武部及时配备了冲锋舟、通信、救生等防汛装备,配足配齐锹、镐和手电等防汛器材,购置补充救生衣、雨衣、水壶等防汛物资,全力做好后勤保障。

“虽然我已有17天没回过家了,但是自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到底,绝不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刘瀚之告诉记者,在这17天里,他们白天运物资、搬沙袋、战险情,晚上配合村民巡堤查险。目前他们已处置管涌、跌窝等大大小小险情7个。

战 斗

江面上、堤坝上,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民兵。那一双双泡得发白、褶皱纵横的大脚,那一幕幕驾舟破浪、奋力抢险场景……多么熟悉又多么令人感动。

“我出生、成长在老洲,保卫家园是我的责任。”钟鸣镇武装部副部长黄天学在得知区人武部组建抗洪抢险突击队后,第一时间向人武部请战。黄天学熟悉乡情、水情,无论是加固堤坝、封堵管涌还是清障查险、转运防汛物资,他都冲在最前面,既是突击队员又充当抢险顾问。连日的抢险工作,加上不断被江水浸泡,黄天学不幸患上带状疱疹,但他口袋里始终装着药,感觉身体不适时就吃几片药再继续。

时光匆匆,一转眼,天门镇天门社区民兵营长舒仁涛离开部队已经四年有余。7月9日上午10点13分,他接到抗洪抢险命令时,急忙丢下手中工作,向单位领导请假,当天下午2点就抵达了老洲乡。7月10日上午7时,老洲乡成德圩地段水位上涨迅猛,已与堤沿平齐,并开始向外漫水,险情危急。舒仁涛与队员们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抢险,舒仁涛顶着高温,第一个冲到最危险的地段,铲土、装沙袋、背沙袋,加固子堤,期间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有行动。经过5个小时战斗,险情得到控制,但他和队员们的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

截至目前,区人武部分批组织民兵江堤清障10公里,加固江堤1500米,搬运土石200方,参加处理管涌、渗漏等险情20余起,运送防汛物资20吨。

转 移

随着长江水位不断上涨,险情也在不断地增加,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十分重要。7月10日8时,长江坝埂头水位已达14.23米,并呈上涨趋势。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义安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从当天8时起,启动汛期紧急转移安置方案。胥坝乡、老洲乡、西联镇等江心洲、外滩圩的群众陆续开始有序转移安置。

同一时间,驻守在老洲、胥坝民兵抢险分队迅速分散至各村和码头,与乡政府人员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宣传党委政府撤离群众的政策,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渡口,有的村民身有残疾,行走不便,有的村民东西太多太重,转移困难。此时民兵们不畏艰难,冒着大雨,背着老人、儿童,挑着百斤重的物品,在齐腰深的水中来回穿梭,安全地将她们送上前来转移的车上。一天下来,民兵们累得直不起腰来,有的磨破了迷彩服,有的手上被刮脱了皮,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懈怠畏缩。当天,他们共帮助撤离转移720名群众。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行,水又很深,他们一个人背着我到轮渡上,一个人拿着我的行李,真是太感谢了!”7月10日上午,安全渡江后的张美玉老人对着民兵们连连道谢。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抗洪救灾斗争中,

冲在最前面的总是那一抹“迷彩绿”,

他们用实际行动,

用勇敢无畏的精神,

奏响了一首首华丽的乐章,

筑起了一个个坚实的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