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文化中的深邃内容,表情包无能为力
表情包如此流行,表情包的教学课程应运而生,种种制作软件已经及时上市,工艺流程并不复杂——找一个表情填入现成的脸框即可。据说人类脸部的数十块肌肉可以调配出千变万化的表情,表情包仅仅截取肌肉撑到最为紧张的那一瞬。所以,表情包的首要特征是夸张。男子汉气概的不动声色成为过时的老趣味,表情包就是将不动声色改造为铺张扬厉的漫画。现实主义美学之中,不动声色是强大,是暗伤,是挚爱;相对地说,漫画是色厉内荏,是徒有其表,是虚张声势,动作过大的表情仿佛已经耗尽了内心的诚意。有趣的是,网络空间的表情包并未许诺言行一致。表情包是小人物的游戏,逗人一乐罢了,“言过其实”才是真正的可乐之处。当然,所谓“小人物”仅仅是一个虚拟;其实,表情包的主人公常常是“小动物”。
统计与分析表明,人们往往乐于将种种有趣的表情赋予小动物,猫、狗、兔子、公鸡、鸭子均是表情包队伍之中的常客。熊猫虽然体量庞大,然而性情温顺,不具攻击性,无妨与这些小动物为伍。相对地说,那些凶猛的大动物很难入选,例如老虎、狮子、老鹰、蝮蛇或者鲨鱼。这些大动物骄横跋扈,不怒自威,这种风格的表情包只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更没有人胆敢借助神圣的龙制作表情包。小动物的特征即是“萌”。一只公鸡拖一柄缺口的菜刀气势汹汹地夺门而出,谁也不会被这种表情包吓住。没有人觉得强敌将至,如此装腔作势无非博人一粲。
“这一代人”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称谓。事实上,许多年长的人不忌讳使用微信表情包,展现自己拥有一个童心未泯的内心世界。尽管如此,这种修辞方式无法扩展到某些举足轻重的文本。人们很难想象,哪些表情包可以插入经济状况蓝皮书或者鉴定一个人品行的档案材料。哲学著作大门紧闭,社会学论文或者法学教科书拒绝联系。这时,人们不得不意识到,这种修辞方式仅仅徘徊于文化的边缘而无法涉猎正统的思想和学术。
文学可以吗?考虑到源源不断的表情包生产,人们或许可以放纵一下想象:未来的网络文学是否会出现纯粹由表情包组成的叙事或者抒情文本?对于表情包制作来说,喜怒哀乐的表述俱已纳入视野。然而,至少在目前,这种修辞方式仍然与文学存在很大的距离。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给予证明:从李白、杜甫到如今众多现代诗人的作品,能否在不同诗行的缝隙腾出空间安放表情包?如果不愿意摧毁“诗意”,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相似的情况也将发生于小说领域。鲁迅的《狂人日记》无法向表情包开放,甚至带有相当戏谑风格的《阿Q正传》也不行。对于种种严肃的主题,表情包无能为力——如果不是造成损害的话。
迄今为止,人类文化之中最为深邃的那一部分仍然寄存于文字符号,另一些符号体系远未获得充当一个真正竞争对手的资格。在“读图时代”已经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时,这个结论是意味深长的。
(作者:南帆,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