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个人想成大事,靠的不仅仅是勇气,更多的是“畏惧”

2020-07-20 22:14:23 作者: 曾国藩:一个

我们常说人一定要学会勇敢,不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天不怕地不怕,就一定是一件好事吗?我看未必。当一个人无所畏惧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刚愎自用,掉以轻心。而这些心理,最终会导致一个人的失败。古人讲,如果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一定离不开谨言慎行这四个字。所谓谨言慎行,实际上就是说人一定要有所畏惧。只有当你感到畏惧,才会把方方面面考虑得周全,尽量避免一切意外的发生。

很多人把畏惧看成是一种懦弱的性格,但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会把畏惧当成保护自己的工具,一个人越是表现的畏惧,别人越容易对你产生信任。有所畏惧看似是自己表现的为首是瞻,畏首畏尾,实际上却是一种最精明的处世之道,它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快的达到目的,在乱世的时候还能够保障你的安全和地位。

曾国藩是晚清的一位名臣,他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仅是因为他位高权重,更是因为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数年来被后人津津乐道。曾国藩在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总结出了诸多处世智慧,在他的家书和日记中都有所体现。在读了唐浩明先生所著的《曾国藩》以后,我发现曾国藩所有为人处世的智慧都包含着畏惧这两个字。说曾国藩畏惧,并不是说他没有胆魄,而是因为他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件事可能引发的后果。

曾国藩作为朝廷重臣,而且手握数万湘军,可谓是位高权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和陷害,所以曾国藩明白就算自己做得再好,只要朝中有小人向皇上进谗言,他做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而且还有可能波及自己和家人安危。关于曾国藩的畏惧之心,有两件事情体现得很明显。

第一件事就是曾国藩纳妾。曾国藩在组建湘军以前已经有几个儿女,但是都是原配欧阳夫人所生。曾国藩之所以不纳妾,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曾国藩带兵之前曾经拜唐鉴为师,成为了理学先生的门徒,所以自觉远离声色犬马,也就没有纳妾。第二个原因是曾国藩带兵之后,为了把湘军训练成为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也树立起领导的威严,他也选择不近女色。

但是曾国藩常年在外带兵打仗,欧阳夫人在家相夫教子,无法随军,所以曾国藩的日常起居都没人照顾。又加上曾国藩有癣病,一旦痒起来,整夜都无法入睡。欧阳夫人多次写信劝曾国藩纳妾,但是曾国藩因为军务繁忙,一直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后来,曾国藩的下属彭玉麟在征得曾国藩的同意后为他选了一名女子,名为陈春燕。曾国藩一眼就相中了,但是当时正值咸丰皇帝驾崩,曾国藩还在守孝。但是彭玉麟告诉曾国藩今日正好百日,所以曾国藩可以名正言顺的纳妾了。

入夜之后,曾国藩在写日记时突然想起来今天距离皇上驾崩百日还差两天,于是毅然决然地将小妾安置在客房,不与之同寝。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曾国藩太死板了。其实曾国藩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就是畏惧。如果他真的在咸丰皇上驾崩不足百日就纳妾,很容易被人抓住话柄,曾国藩怕的就是这一点。当时的曾国藩已经重新获得了皇上的信任,正值事业上升期,如果此时有人拿曾国藩纳妾事件弹劾他,曾国藩就可能失去皇上的信任,他的事业也会因此毁掉。

第二件事就是肃顺事件。咸丰皇帝驾崩之前给太子找了八个顾命大臣,在这八个顾命大臣中,又肃顺最为强硬。因此很多地方官员都给肃顺写信表示祝贺,以表达自己是跟肃顺站在一头的。曾国藩的幕僚也建议曾国藩给肃顺写一封感谢信,这样一来有利于湘军未来的发展。但是曾国藩认为肃顺这个人太过于骄横,朝廷中的局势尚不清晰,最后谁是真正的执政者还不一定。所以曾国藩此时畏惧向任何一方示好,万一做错了选择,必然大祸临头。因此曾国藩决定以不变应万变。

果然,数天以后恭亲王奕忻联合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废掉了顾命大臣肃顺,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执政者。肃顺被抄家时,工作人员发现了诸多各地官员的书信,这些官员后来全部被处理掉了。正是因为当时曾国藩没有向肃顺有任何表示,他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还得到了恭亲王和皇上的信任,成为了他们的心腹。

曾国藩知道古往今来凡是权力太大的臣子多数都没有好下场,所以他害怕一旦自己巴结肃顺,肃顺倒台以后会波及自己。现实证明,曾国藩的小心畏惧救了他一命。

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叫做小心驶得万年船,所谓小心,就是常怀畏惧之心。一个人想要做大事,想要细水长流,往往靠的不是勇气,更多靠的畏惧之心。只有心存畏惧,你才能学会谦卑,才能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只有心存畏惧,才能始终拥有一个谦虚和学习的心态。一个谦卑的人,一个能够一直学习的人,早晚能够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