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天,晴空万里,夏日清凉。少云说要送我一本康耀红先生新著。我喜出望外,翘首以待。接到这本上下两册计40余万言的新书时,除了沉甸甸的感觉外,更让我感慨万千,浮想联翩。
22年前,我和康先生相识,只知道他是搞情报检索和信息融合研究的。当时,我在政法界工作,对他所搞的这些偏冷而又前卫的高精尖专业,云里雾里只有心存敬佩。特别是知道他20多岁就开始出版学术著作,备受国内同行推崇,书中有言今后的人读书重要,学会检索更重要。我当然听不明白。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是站在专业的高度放眼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潮流,慧根独具,智者眼光。
康先生为人真诚,充满活力,是一个热爱读书做学问的人。我们喜欢倾听他沉着睿智的言谈,景仰他博闻强记、聪敏过人、言之有文、出口成章的风采。
今手捧其新著《弗措记》,这种感觉再次扑面而来。开卷深读,这种感觉更为清晰而强烈。
二
《弗措记》以“弗措”为名,可谓别开生面,古意盎然,书名通幽,创意神来。
“弗措”语出《礼记·中庸》,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弗措”一词可驾神游。先人们读书治学,做到精致极美的范例,不胜枚举,震古烁今。经典语句,锦绣华章,如月耀星空,璀璨夺目,成为人生旅途的明灯,经国济世之宝典,让人一想起就倍加感动。他们家无论贫富,人不分大小,境不分顺逆,雄心壮志一下,便以遁道的精神奋斗钻研、皓首穷经,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们尊崇理想的高尚,读书的专注,治学的严谨,追求的卓越和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充分体现中华学人在理想的召唤之下毅然决然之气概。
康先生的家乡也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曾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所为之作也”。文事浩渺,司马公机杼独识,真先哲也。为实现理想,先贤们下决心,尽人力,费坚持,走出他们注定影响历史、创造文脉的辉煌之路,其人生轨迹及其作出的巨大贡献,地位凛然,后人念之,高山仰止。中华学人长路漫漫,以书为伴,其精神境界、治学毅力,感天动地千古垂范。康先生《弗措记》中写到伊沛霞博士,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深入研究,历时20余年写成《宋徽宗》一书,感叹“国内自1981年以来,尽管出版了数目可观的皇帝传记,但能够和《宋徽宗》相媲美的恐怕真不多”。希望“年轻学者愿坐冷板凳,敢下苦功夫,写出《宋徽宗》一样的好作品”。古今中外读书治学、著书立说,静思细想是有其道通理同之处的。
《弗措记》是一本2019年读书兼思考的随笔日记。从1月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到12月的“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四时书作伴,读写勤思考,每日一记,每月一总,洋洋酒洒40余万言。逻辑条理,划策精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康先生风雨无阻风尘不洗阅书读世笔耕不辍,先贤治学风范后学一脉相承,美煞人寰,令侪辈艳羡。
一个工科博士,兼负繁重复杂的公务并不能影响他如鱼得水自得其乐地在书海遨游,并且日夕坚持雷打不动。他读《学记》,读《大学》,探教育之源,深知“教育的相为表里”的典籍论述;他读《论语》及其各种注疏,开启思考下的各种顿悟;他读《孟子》,感到“有了全新的体会”,彻悟梁任公“《论语》如饭,《孟子》如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读《中庸》,明白“中庸”乃“至诚之道”,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须活到老,学到老”。自已学,学别人如何学,如学朱子之学,明晰“《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读《礼仪》,读《诗经》,读《尚书》,读《春秋三传》,读“六经”,乃至于读《范仲淹》《宋徽宗》《王荆公》及其相关书籍,兴趣所及乃至于康震、易中天、邓广铭等诸人讲宋,尽数参阅,探索人物之真,探究宋兴亡之实及其于历史于现实之意义与价值。
《弗措记》生动展示一个学者手不释卷,争分夺秒,于已于人于社会,于家于国于天下,凡有所读,必有所思,每日落于笔端,留下一页页买书、读书、写书,大至于时代社会国家社稷,小至于生活人生家庭亲友的深情关照和觉悟表达,点活经典,滋养人生,求经世之学,在研读中进行再创造,保持了满满的读书做学问的精神状态,展示着生命和思想的勃勃生机!
“弗措”者,于读书治学而言,无异于醍醐灌顶、不二法门。人生在世,做人处事,读书济世,有此“弗措”,妙谛自得,大业必成。康先生取“弗措”入名,义理迷人,精神十足,力透纸背,妙不可言,亦人文之灵光高照也!
康先生在《弗措记》中有言:“书名是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度浓缩、凝练地反映书中内容和写作目的的一个名称。好的书名就是要名副其实,以方便读者快速地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书的内容,同时,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提供重要的指引”。真经验之言也。言之妥贴,一言中的。
三
博览群书,读世阅人。书中有精神寄托心灵共鸣,书中觅知音探真知。书中遇见不同意见者,冷静分析,真诚相向,尽见康先生文化批判的格局高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康先生读两位博士的《莫言批判》,看到两人对莫言都“恨之切”“爱之深”,但不知“爱”在何处,“恨”从何来。众人争论莫言,但都未读莫言,以为笑谈。康先生说:“批判需要勇敢的精神,但必须摒除鲁莽的态度。为了批判而批判是一种需要被严厉批判的现象。”如此分辨了当,哲思明晰,书中不乏佳品,发人警醒,催人奋发。
如果说康先生以博士之身展现其研读风采是应有之象,那么,他对家庭生活、亲人亲情、家乡故土的上心挂怀,心细如丝,情醇似酒,内心翻腾着波澜壮阔的情怀,飞溅着美丽动人的浪花,其情感之纯粹,妙笔之生花,表达之深沉,在《弗措记》中令人过目不忘,感动不已,甚至于让人潸然泪下。《弗措记》中,他写回家,写母亲,写父亲,写大哥,写家乡的山川风物,自然人文,着笔不多却细腻感人,无处不洋溢着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深情,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的怀念。生活味、书香味十足,又是那样的人文风华、儒雅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