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铜版彩画:匠心之美

2020-09-06 01:47:02 作者: 非遗铜版彩画

竺捷 摄

铜版彩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手工工艺,它技艺独特,画面创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今年74岁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康顺伟是浸淫此道的高手,近日记者采访了他,对铜版彩画进行了了解。

二十多年倾心铜版画

铜版彩画是一种将铜板腐蚀后对出现的凹凸肌理进行色彩填充的新型工艺技法,因为集雕刻与绘画于一体,所以作品兼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一开始,康顺伟认为,铜版彩画主要传承了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唐代金银器上手工刻凿的纹样,到了明清时期,很多金、银、铜的生活器皿上刻有文字和图案,其中以墨盒、手炉上的手工刻凿最为突出,它就是一幅微型的铜版画,有山水、人物、花鸟图案,还有作者书法题款。在康顺伟的书桌上,一直摆放着他收藏的晚清民国墨盒,他会经常把玩,体味上面的刻痕和刀法。

2000年,镇江市政府对西津渡的昭关石塔进行大修,发现了圆形线刻铜版曼荼罗两块,分别刻有观音像和黄财神像。这一发现,丰富了康顺伟对铜版画的认知。康顺伟经过研究探索,把原作放大数十倍,制作了彩色的铜版曼荼罗,现陈列在西津渡观音文化展示馆内。这是他在传承古代工艺的基础上加进了现代技术,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一次回望和重新理解。

从1999年至今,康顺伟共创作了近30幅铜版彩画,其从事铜版彩画设计已有二十余年。他的作品曾参展“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等重要展赛,多幅作品在国内外获得较高声誉。铜版彩画也多次作为镇江市政府礼品赠送外宾。

央视拍摄其传授技艺

“其实,我接触工艺美术设计已经40多年了,最早是在镇江被单厂从事纺织美术设计,后来才进入了铜版彩画领域。不过近年来,由于环保的要求,铜板腐蚀法已不允许再用了。所以现在的铜版彩画全部需要手工制作,其中艰辛不可想象。”康顺伟说。

确实,每一幅铜版彩画,康顺伟至少需要花费一二个月才能完工。如果工艺复杂、尺幅大的,那时间就更长了。所以,他采用纯手工技艺创作后,一共只有14幅作品,但可以说件件都是精品。而且康顺伟一旦创作起来,就废寝忘食、沉浸其中。铜版彩画对他来说,就是自己的孩子。

2016年,康顺伟参加由市文联和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联手的活动——让非遗走进大学校园,将传统手工艺传授给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很快,师生们创新发展了铜版彩画工艺,将其运用到红木家具装饰上,增加了家具附加值,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活力。今年7月,康顺伟被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聘为校外导师,可以说他在这项技艺的传承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前段时间,央视《探索·发现》之“匠人·匠心”栏目摄制组来到江苏大学,对康顺伟的铜版彩画技艺进行了专门拍摄,围绕他的艺术成就、技艺功底、传承教学等展开专访,讲述其背后的坚守与担当,传递出康顺伟的匠人之心和“铜版彩画”的非遗之美。

康顺伟说,虽然自己在铜版彩画上取得一些成绩,但现在总觉得,使命还没有完成,他目前的想法是继续“变法”,每件作品不重复自己,争取新的突破。(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