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92岁人民教育家于漪谈师者担当:“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

2020-09-06 02:39:07 作者: 教师节前夕,

——于漪

【前言】

92岁高龄的于漪先生,依然关心着教育,依旧在思考,且思维异常敏锐。

记者近日造访于漪先生家,事出有因。不久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发文,要求探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目前,上海正在研究制定劳动教育“十四五”规划,进一步细化顶层设计。

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落实到教育教学层面,具体要怎么做,如何见成效?

此次求教于漪,是因为她有经验,最可能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上世纪八十年代,于漪出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期间,曾推动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让人难忘的是当时师生们一起劳动打扫校园、实现校园自治管理的场景。一度凋敝的校园在她和学生们的手里,成为了一座四季如春的花园、一方育人的净土。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一个也不能少。”这一教育信条,于漪恪守多年。在这位人民教育家的心里,这是“人才培养顶顶重要的事情”。做好这件事,考验着所有人民教师的责任心。

这次接受采访,于漪讲的一番话,让记者久久难忘:“老师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老师的‘立足点’不能只在地上,如果只站在地上,视野是有限的。老师一定要有战略视野。”

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于漪这番浓缩近70载教学经验的感悟,是对全体人民教师的寄语、厚望,也是一份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01 基础教育必须做抓好“两全”,这最重要,也最难

“我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书柜’、‘书橱’。如果孩子都弱不禁风,风不能吹、雨不能打,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日后还怎能对他们委以重任?!”

文汇报:“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劳动教育被一些老师认为是最难的,都知道对孩子健康成长很重要,但一度不被重视,您觉得这个难题的症结在哪?

于漪:从事教育的人,秉承正确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因为认识上的模糊,就会导致实践中的盲目。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什么是最根本的、必须要抓住的问题?答案很明确,要做到“两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有教无类”。这个理想从远景变成现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的发展,从城市到农村,“读书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对一个人来说,接受教育就是脱离愚昧的开始,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梯,让一个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而对国家来说,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所以,教育的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出人”——培养一大批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既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一大批综合素质良好的普通劳动者。

如果教育工作者的心里都能装着这样一幅“人才图景”,能站在国家层面、对人才有全局的思考,那么不管是一线教师、校长还是教育管理者,就会意识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性: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坚持全面发展,底子要宽,为他们将来茁壮成长打下基础。

我以前当班主任的时候,最重视的就是孩子的身体。记得有些十来岁的男孩刚到学校住读时身体素质很弱,个别的孩子还尿床,这怎么办?锻炼呗!不管男生女生,都要在操场上锻炼。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步,我跟在他们后面,虽然当时我刚刚做了一个大手术,但也跟着他们一起跑。

这些娃娃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他们不仅需要知识,也需要健康的体魄。我们的学校、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书柜”、“书橱”。如果孩子都弱不禁风,风不能吹、雨不能打,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日后还怎能对他们委以重任?!

在基础教育阶段,老师们一定要清楚,我们面对的不是已成年、已基本确立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而是尚未成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必须要全面,要在他们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要让他们有“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既要通过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在社会自立、自足的生存本领,也要让他们有判断力、有鉴赏力。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俗——在娃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候,要让美浸润他们的心灵,要让他们明辨是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要激发年轻人“对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邪恶事物不可容忍的态度。”

但坦率地说,这既是基础教育最重要、但也是最难的地方,因为人才培养的成效是在几十年后才慢慢显现的,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定力和韧性。当老师,千万不能因为升学率等目标而短视,千万不能用习题把孩子们的时间填满。

这些年,我们的教育进步巨大,但也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求解。从现实情况看,知识的“砝码”越来越重,这固然没有错,但决不能因此而挤压劳动教育的时间。在培养人才时,德智体美劳的关系一定要把握好。劳育很特殊,在当下尤其显得重要,和德、智、体、美有着十分微妙、相互串联的关系。

02

告诉孩子劳动依旧最崇高最光荣,战“疫”就是最好的教材

“今年的疫情防控战,就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告诉我们所有的人:步入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劳动给人带来的光荣、崇高感,劳动的神圣性一点也没有逊色。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