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博士生王宪全:“有志青年”应该为国家做科研,迎难而上

2020-09-06 22:43:22 作者: 天津大学博士

科学研究,是一项特殊的职业。

有些学科还需要科研者长期驻扎实验室,日日夜夜和仪器作伴,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天赋,运气的加持,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够获得预想中的成功,但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得出都是对国家富强提供一份力量。如今,依然还是有无数的人才朝着科研的方向努力,既源自于心底的一份热爱,也是对祖国未来的一份憧憬。

1993年出生的王宪全已经在科研工作中扎根了有好几个年头,现在是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在读生,同时也是一位工程师,目前正在以仿生伪装隐蔽水声通信技术为研究方向。

选择这个科研方向,一是专业要求,同时也是出于一份以科研报效国家的热情,在确定方向前,导师就跟王宪全明确地表示过,这一项水声通信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基础很薄弱,但却是国家军事专家密切关注的研究焦点。选择这条路,无疑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但是王宪全依然选择迎难而上,因为他知道,国家需要,自己也想做到,于是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研究中。

最开始的课题组中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王宪全,另一位则是王宪全的导师,为了获得实验数据,需要在现实环境进行收集,王宪全把自己的实验地点定在了海边和湖边。因为地处偏僻,只能搭建一些简单的住所,日晒雨淋、蝉鸣蛙叫和日月星辰,与王宪全日夜作伴,有时候还不得不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数据收集。

不只是条件艰苦,王宪全的研究在初期还要面临着被拒稿的难题,刚开始的三年,论文因为数据不详实,研究不具体等各种理由被拒绝,项目申请也不被批准,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并且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科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阻力越大,成果也更有价值。

终于在第四个年头,项目有了重大突破,并拿出了样机,切实证明了课题技术的可行性,而这件样机在性能上,有部分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依托于这项研究,王宪全足足发表了21篇学术论文,其论文中所展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并被刊登上了通信领域的顶级期刊上,三年的不懈坚持终于开出了胜利的果实,也拿到了大笔的经费支持。

王宪全搞科研一直坚持向着新的领域进发的原则,越是难题他越要拿过去尝试,风险的背后伴随着机遇,而这些机遇值得我去冒险,这是王宪全搞科研一直铭记的准则。

因为很多目前对于国家有重要作用的重工业核心技术,都处在一个被国外垄断的状态。王宪全积极响应人才改革政策,从实验室走出来,为了解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难题而不懈努力着。

在担任了善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后,王宪全充分地利用其实验室与公司的资源设备,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王宪全团队研发的乘法器芯片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贸易成本,而其研发的“叶尖间隙在线监测软件”,更是在许多工业设备上成功应用,解决了我国在动叶片在线检测领域所面临的难题,其在重大设备领域的相关成果还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了金奖。

在保障了自身的科研成果输出的同时,王宪全还一直致力于为后来的学生们提供学业咨询的帮助,疫情期间,在学校招生办录制视频为高考学习加油鼓气,高考结束后积极地为这些孩子们提供学业规划建议,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故事激励后来人,播撒科研的种子,将科研的精神传承下去。“有志青年”应该为了国家做科研,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