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叮当…… 他坚守了41年
石龙白铁工匠洪逸民希望将手艺传承下去
白铁工匠洪逸民在叮当声中坚守了40余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 通讯员朱梓佑
白铁簸、水舀子、漏斗、烟囱……过去,白铁制品因质地轻巧、价格实惠、产品耐用、不易生锈的特点,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美观精巧的塑料制品和不锈钢制品不断推陈出新,颜色单一、款式单调的白铁制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白铁行业亦日渐式微。然而,尽管在打白铁被视为夕阳行业的当下,古镇石龙依然有人坚守着这传统的老行当,让这老手艺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街头难觅的“老行当”
在石龙中山西路骑楼街的南面,有一间经营多年的白铁店。还未走近,便听到店里时不时传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该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式各样的白铁制品摆满店铺内外,大到铁桶、肠粉炉、信报箱、保险箱,小到有白铁喷壶、漏斗和水舀子。这就是坚守传统工艺的石龙白铁匠人洪逸民的铺子——益民白铁店。
白铁制成的水桶、盆、壶、瓢更是过去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据洪师傅回忆,以前在石龙中山路的白铁铺至少有五六间,藏在数百家各式店铺中。如今这种手工老技艺在街头已难觅。
“改革开放后,随看经济的发展,塑料、不锈钢制品的大量出现,加上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生产开始代替手工生产,白铁行业逐渐走向式微。”洪师傅拿起身边的小量杯说道,“像这个小量杯,我们手工做的话一般得需要花上几小时,大一点的甚至需要花上半天时间,卖给顾客却只有几十块钱。这个价格除去成本和加工以后利润便变得很少,很难有市场竞争力。因而白铁制品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目前,洪师傅的客源主要是一些老街坊,有时还会接一些厂家店铺订单,制造生产各类手工白铁器具。
传统技艺世代相传
白铁匠的工具十分简单,铁锤、剪刀、铁砧、钳子、电烙钳……这些都是洪师傅日常制作白铁制品用的工具。工具看似简单,但要用好并精通这门手艺可不简单。
屈指一数,洪师傅从事白铁手工业已41年,说起如何入行,洪师傅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从前。当初传授自己技艺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
洪师傅家是白铁世家,从洪师傅高祖父那一代起便在石龙开始从事白铁制作,技艺世代相传。洪师傅17岁高中毕业那年便跟随父亲学艺,后来通过自己不断钻研摸索、勤学苦练,手艺越来越纯熟。
洪师傅年轻的时候曾在石龙自行车零件厂工作过,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自行车零件厂解散。
之后,洪师傅便重操祖业至今,尽管这一行日渐式微,但他仍在坚持。刚开始时,洪师傅是在家中通过接取客户白铁订单维持生计。2000年,洪师傅才在中山西路租店铺经营白铁产品。
看似简单诀窍不少
洪师傅说,制作白铁器具看似简单,但诀窍可不少。做他们这一行,功夫全在手上,无论做什么制品都离不开下料、裁料、敲打几个工序,通过剪、切、敲、锤来完成各种制品。
制造前,测量剪裁是重点,首先要按照产品要求对其进行下料,计算测量所需裁料的形状,再根据形状对其行裁剪切割,或方、或圆、或直、或弯,这些全靠洪师傅的经验,一刀裁剪下去,要准确无误,剪多了要修改,且浪费材料;剪少了则无法成型。而洪师傅对此早已了然于心,看一眼便心中有数。
这一技艺最考验功夫的是衔接,衔接过程不仅要确保严丝合缝,还要美观。而对于加工白铁的功夫,则主要体现在敲打上,锤子敲打的力道要控制得恰到好处,不能过大,也不能软绵无力。敲得不好,导致产品不结实、不稳固;打得不匀,则导致不对称、不美观。
要把手艺坚持下去
洪师傅所制的白铁器具,虽没有色彩装饰,但工艺精致、线直面平,而且产品耐用,仍然深受部分喜欢怀旧的街坊喜爱,许多街坊还会专门到店找洪师傅定制各类白铁制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铁皮加工行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经在街头巷口到处可寻的白铁匠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一种久远的记忆。从事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让他感到遗憾与惋惜。
洪师傅坦言,白铁制作已经是一个夕阳行业,但在这一行已经干了41年的他对这门手艺有着至深的感情。他说:“毕竟干这行已经41年了,我也不会其他的手艺,不管有没有市场,生意好不好,我都会一直做下去。”洪师傅表示更希望这一手工艺能继续传承下去。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