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迷彩服、防护服,都是他们的作战服

2020-09-14 21:00:28 作者: 《焦点访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的特殊战斗。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中,有万余名解放军医务人员,其中还有4000多人紧急驰援武汉。他们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在防护服和迷彩服之间不分昼夜地切换,以战士的钢铁意志、医者的大爱仁心,成为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证明自己无愧于战士这个称号。

陈 静:我可以

1月24日除夕,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分别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派出3支医疗队共450人,紧急驰援武汉。陈静就是这450人中的一位,她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经验丰富,虽然刚做完手术,还在恢复期,她却主动报名要上一线。

然而形势比陈静想象的要严峻得多,因为他们这批医护人员并不是搞传染专业的,去支援的汉口医院以前只是家康复医院,并且已经出现了人员交叉感染。作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陈静知道必须先解决院感问题,才能救助其他患者。

陈静因为阻止工勤人员在红区干完活后直接进入到清洁区的视频,被网友们称为“硬核护士长”,而陈静却从这件事中敏锐地洞察到了汉口医院出现交叉感染的原因。

陈静说:“它没有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工勤人员竟然从红区干完活,从红区返回到清洁区域,这扇门在此时此刻是绝对不能够开放的。”

很快,陈静凭借丰富的经验,为汉口医院设计了区域划分,这一设计让在汉口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无一感染。

8天之后,陈静一行又转战火神山医院,继续从事高风险的工作,为病人吸痰是他们经常要做的事情,不少人都很害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护士长张婷说:“吸痰是一个非常高危的操作,当吸痰管插进支气管的时候,病人会引起呛咳,呛咳的时候会造成分泌物的喷射。”

别人越是害怕,作为护士长的陈静就要越要冲在最前面,她几次给病人吸痰,分泌物喷溅到防护面具上,但是她连躲都没躲一下。

凭借军人的冷静,精心的照料,科学的管控,陈静带领团队守护着每一个生命。即便失眠、疲惫阵阵袭来,她也努力坚持到最后。

“我可以遭遇不幸,但不可以没有信心,我可以直面现实,但不可以没有希望,我可以感叹命运,但不可以没有憧憬……”这是一个患者写的诗,每当陈静疲惫不堪时,她总用这首诗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坚守火神山80多天,陈静也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从1月24日星夜驰援,到4月16日陆续撤收,经过80多天的艰苦努力,军队支援地方抗疫斗争取得重要成果,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江晓静 :精准治疗

和其他前来驰援的军队医护人员不同,江晓静从一开始就处于疫情阻击战的最前沿。她所在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1月4日就收治了一名后来被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随后,患者数量不断飙升。江晓静虽然是一名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传染病专家,但在疫情初期,面对未知的病毒,她也一筹莫展。

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江晓静说:“因为治疗方案不明确,不知道是什么病原体,也没有好的抗病毒药,所以这是我面临最大的困难。”

1月28日,中部战区总医院已成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但究竟该怎么对抗新冠病毒呢?江晓静认为,精准治疗十分关键。她和团队成员从细微处下手,将原来的24小时采集一次数据,调整为8小时一次,分析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掌握一定救治规律后,江晓静提出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症三类,提出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就这样,江晓静和战友们终于从细微处找到了解决方法。

1月底,江晓静带领团队成员,撰写出《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其他医护人员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诊疗指南。

在抗疫一线,各医院先后制定了百余项医疗制度、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摸索出一套“精准化”用药、“全程化”疏导、“亲情化”护理的救治方法,精准治疗成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关键。

毛青:拼尽全力

今年2月2日,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人民解放军管理使用,综合科是临时组建的,医护人员都是从各军种抽调过来的,互不相识。但大家都知道,这位火神山医院专家组副组长毛青主任,不仅是一个专啃硬骨头的感控专家,更是一个可以并肩战斗的战友。

在疫情早期,无论是病患还是医护人员,大家心里都充满担忧。但是,每天早上,毛青都会像阳光一样来到病人身边,为他们带来温暖、希望,也让战友们充满信心和斗志。

84岁的夏奶奶,是最让毛青挂念的老人,夏奶奶不愿意吃饭,毛青就鼓励她,还费了很大气力把孙女阿念从另外一个医院转过来陪她。

在综合科,像夏奶奶这样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很多,年龄最大的接近94岁。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毛青率领团队全力以赴,不抛弃、不放弃。

遗憾的是,3月6日夏奶奶因为突发脑梗不幸去世,而她的孙女阿念3个星期后康复出院。阿念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曾有这样一群军人,为她挚爱的亲人拼尽全力。

张西京:与死神掰手腕

重症病区是病情最重、感染风险最高的区域,被称为红区。张西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红区里和死神掰手腕,抢救人的生命。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西京说:“他们的病情变化快,对我们来说,必须要根据病情的变化,有预见性地快速调整治疗方案,阻断病情恶化。”

在武汉抗疫的日子充满了艰辛,患者陷入垂危往往就在一瞬间。有一次,一名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突然告急,张西京果断作出了专业的处置。经过3天抢救后,老人的状态终于得到缓解。在大家的努力下,1月28日老人康复出院,成为武昌医院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治愈者。

张西京说:“我们非常激动和高兴,给我们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看到即使是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我们的精心救治,也是可以痊愈出院的。”

在医疗队转战火神山医院后,重症一科收治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年老体弱的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危在旦夕。张西京是火神山医院专家组成员,查房、会诊、抢救,每天都要走3万多步、只能睡3个多小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