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学生面对面"活动现场
9月22日,秋分。早上,下起了绵绵细雨,微风中透着一阵凉意。而在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校园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原因是,苏君红、毛二可、钟山、周立伟、贲德、马远良、陈鲸七位院士组团来到学校,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同学们也就学习、梦想等话题与专家们进行了对话,现场气氛颇为热烈。来自石室中学教育集团的部分成员学校校长,石室中学、石室联合中学、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据了解,这是该校第三届"院士学生面对面"活动,旨在搭建学生与院士近距离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对话交流,让学生了解院士们学习报国的经历,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报国志向。
石室中学校长田间
活动上,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对学校的建校历史、发展历程,以及今后的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石室中学将坚守教育本质,传承石室文化,创新管理举措,为实现"追求品质卓越,实现高位引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领航中学"第三步战略目标以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钟山院士作分享
这次来到石室中学,钟山院士除了嘉宾身份,还有一个身份是校友。他以"谈导弹故事与航天精神"为主题,结合研制地空导弹(红星-7)号圆满成功的全过程,讲述了航天精神的形成和传承。他说:"航天精神从那个特殊的年代开始形成并被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发扬光大,到了今天仍然没有过时。无论你来自哪里,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航天精神都应该成为一生奉行的准则。"
院士论坛
压轴进行的院士论坛是本次活动的特色,同学们踊跃向院长们提问,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困境的深入讨论。
如何真正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与学习进行平衡的?针对学生的提问,毛二可院士回答说,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当你喜欢这个工作后就会全情投入其中,把它当做一生的事业去追求,所有一点也不会觉得累,是负担,时间一长,加上长期的坚持,就容易出成果。
研究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学习同样如此。当遇到难题时怎样管控自己的情绪呢?马远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最重要的是,开动脑筋,找到根本原因,一个一个去解决。另外就是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当你沉浸其中,钻进去了,就更容易解决问题。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智力在大多数人身上是常数,在同等智力的人身上,勤奋改变结果。"对于这句话,贲德院士的理解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把智力变成智慧。
马远良被问及"遭遇困难的时候,会对自己说些什么鼓励自己"时,他说:"有理想才有奔头,才有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毅力。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以开放的心态和同学、老师多交流,慢慢就会从短时的困惑中走出来。"
针对"在繁忙学习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问题,陈鲸院士认为,创新的前提必须要重视基础,大量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勇于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去探索,久而久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奇思妙想。
为院士颁发证书
活动后,石室中学为几位院士颁发了证书,他们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专业的指导。
院士简介
苏君红(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国兵器工业昆明物理研究所所长;红外技术专家;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国防科工委和兵器工业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兵器工业部颁发功勋奖。
毛二可(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及部级奖多项。
钟山(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顾问;制导系统工程专家;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作为第一位和第五位完成人,获1992年和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周立伟(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北京理工大学首席专家;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贲德(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信息产业部电子14所科学技术协会研究员;雷达专家;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电子部科技成果特等奖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马远良(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水声工程专家;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陈鲸(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总参驻蓉某研究所研究员;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