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华医疗人 | 彭华宝:扎根一线二十二载“大国工匠”助力产品升级

2020-10-16 21:48:19 作者: 最美新华医疗

编者按: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儿女用守望、拼搏和坚持,迎接这场“大考”交出了满意答卷。2020年是新华医疗成立77周年,77年间,公司涌现出一批批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最美新华医疗人。他们或是为公司创新发展不懈努力的劳模,或是默默坚守生产一线数十载的“老新华”,或是投身公益事业、彰显担当作为的志愿者……红色国企,担当作为,初心使命浸润在新华医疗经久不衰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里。即日起,《最美新华医疗人》系列专题报道上线,让我们一起感受下红色国企的职工担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怀远 实习生 于玘珺 淄博报道

在新华医疗科技园C区联动线车间的一角,没有轰轰作响的机器,这是一方被围起来的小天地,门口挂着“彭华宝创新工作室”的牌子。墙上的一张张奖状、证书和工作总结,桌子上摆放的实验仪器和标准工装,是新华制药科技集团工艺质量部联动线工艺、高级技师彭华宝22年辛勤工作的见证。

“创新增效节约 交流传承技艺 共同进步提高 服务企业发展”这20个字是彭华宝创新工作室的宗旨,也是彭华宝一贯的坚守。

不忘初心 传承技艺

走进联动线车间,里面整齐的排列着一台台长约7米、高2米的生产设备,这就是非PVC膜软袋大输液生产线。电源接通后,机器开始印膜、裁剪、封口,十几秒的时间,一个输液袋就制成了。作为一名钳工,彭华宝的任务就是与电工、程序员相互配合,组装出这样的生产线。

从2003年至今,输液软袋生产设备不断升级,实现了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的跨越,离不开彭华宝的付出。

“工作以后,才发现自己懂的太少,只能不停地学习。”1998年,刚进厂的彭华宝从事的是零件制造岗位。他发现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之间存在着距离,于是一次次地向老师傅请教和练习,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标准零件。

零件制造算是钳工最基本的工作,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则考验一个钳工对零件的整体把握。4年的零件制造经历让彭华宝深入了解了每个零件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为他加入新成立的软袋线设备新品研发部,成为一名优秀的装配钳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彭华宝体会到钳工工作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而复杂,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小难题,彭华宝时刻保持知识的更新、磨练自己的技术,取得了机修钳工技师与机修钳工高级技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

2014年,彭华宝带领团队创造了软袋线客户现场生产调试的最快纪录,实现了设备到货两天恢复生产、半月满负荷生产。随后又先后荣获山东省机械行业技术能手、淄博市“金牌工匠”、淄博市有突出贡献技师、新华医疗工匠等称号,以及山东省国防电子工业五一劳动奖章、“振兴淄博”劳动奖章等荣誉。

“彭华宝做事认真、踏实,技术很好,帮大家解决了很多难题。”同事杨景坤这样评价他。尽管已经荣誉加身,彭华宝仍然坚持在一线工作,并且在编写培训资料、指导新人上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不仅手把手指导新员工、有问必答,还把自己工作以来遇到的问题与总结的经验编写成了《非PVC软袋大输液生产设备作业指导书》和《非PVC软袋大输液生产设备培训资料》两本材料,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技术过硬的新员工。

攻坚克难 精益求精

工作20多年,让彭华宝最自豪、印象最深刻的项目,还是2003年的第一代输液软袋生产设备的研制项目,不是因为这个项目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而是因为那是他第一次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交付使用。

当时输液软袋生产设备的研发在国内也是空白领域,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彭华宝团队承担了部件加工和设备的安装重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他还记得,在研制输液生产设备新工艺的关键阶段,因为需要借用别的生产线的机床,团队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回家睡三四个小时,早上六点就上班讨论安装计划,历时半年多,终于攻克了难题。

2004年4月,集团为新研制成功的输液软袋生产设备召开了现场演示会,看着机器顺利运行,彭华宝十分激动和欣慰。时至今日,回忆起这段经历,彭华宝的脸上还会露出自豪的笑容。

完成了第一代设备的安装,彭华宝又投入到设备的提升改进工作中。“我们公司软袋输液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系列多,规格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对钳工进行组装调试的要求很高。”彭华宝注意到,钳工在组装调试设备时,只能用肉眼瞄准、对齐卡口,费力而且经常会出错,于是他开始寻找解决方法。“我尝试了很多办法,一直没有成功,后来我想到能不能设计一个工装,安上以后,只要钳工一推就能自动卡口。”经过彭华宝反复实验设计出来的工装,仅需要几秒钟就能对准卡口,省时省力,效率提高了60%。

爱岗敬业 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装配人员,出差对彭华宝来说是家常便饭。“以前一年中有七八个月在外地出差,换了岗位后出差少了,但一年也有三四个月。”彭华宝告诉记者,因为客户遍布全世界,他经常需要出国维修设备。“哪里的客户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

因此原因,彭华宝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少了很多。2011年,彭华宝被外派出差时,一个任务刚刚完成,又被派往下一个地点,连续三个多月没有回家。等他结束工作回到家里,刚满一岁的孩子已经不认识他,“孩子看到我吓得直躲。”提到孩子,彭华宝的眼神里满是愧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