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长成“脱贫大树” 农民王喜玲的“三级跳”

2020-10-17 17:31:08 作者: 苗木长成“脱

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吴家村,经常能看到村民们忙着挖树、装车、清点树苗的情景,那里一定会有王喜玲的身影。

曾经因病返贫,又失去丈夫的她,没有放弃生活。2014年,作为村里面栽种苗木的第一人,两年的时间里,她不仅还清了债务,脱了贫,还成立了苗木合作社,帮扶乡亲们发展苗木产业。

王喜玲在“脱贫攻坚巾帼力量”女性代表与媒体见面会

“所有的坏事都赶上了”

王喜玲来自扶风县吴家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人乐观淳朴。虽然清贫,但是王喜玲结婚后和丈夫、婆婆、女儿一起过着幸福温暖的日子。那时她在家里的几亩地上种了辣子,可是一斤只能卖8毛,连续几年都没有赚到钱。

可她想,“人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地进取”。王喜玲在结婚前学过理发,她就尝试在村口做理发生意,因为无法兼顾地里的工作,只好作罢。夫妻俩也想过到广州、深圳一带打工,可是800元的高昂中介费,让她不得不寻找其他出路。

听说到新疆采摘棉花可以赚钱,而且还可以带工人一起过去。就这样,王喜玲和丈夫买来毛笔、墨水,开始写招工广告:新疆126团12连招收采摘工人,大家积极报名。他俩到各个村里贴招工广告,第一年就招到了60人。

王喜玲和丈夫靠着在新疆种植采摘棉花,终于有了一些积蓄。孩子要上学了,老人年纪也越来越大,于是王喜玲从新疆回村,开鞋店营生。一天,她从一个顾客那里得知,养猪一年就挣了20多万。如果按照现在每年一万的鞋店收入,她还要十几年才能给家里盖一座房,于是王喜玲将鞋店转让,回家养猪。

王喜玲在巾帼脱贫论坛展示她的养猪创业书

养猪的头三年,市场上猪价一直滑落,她都没有挣到钱。终于到了2011年,猪价上涨,可就在王喜玲觉得离改善生活不远的时候,一阵剧烈腹痛,王喜玲被送入医院,收到了“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书。

家人打算把猪卖掉,给王喜玲治病。可如果治不好的话,就会给家人带来更多的债务。“现在医术这么发达,咱们在省里最好的医院,一定可以把你治好的。”家人乐观坚定的信念,让她塌下心来在医院完成了治疗。

2012年,王喜玲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因为没了养猪的本钱,王喜玲的丈夫找了一份司机的工作。2013年5月,丈夫开车的月工资终于涨到了5000块钱。“看病时欠下的债务很快就可以还清了。”她想。仅仅过了一个月,王喜玲的丈夫在6月9日因车祸去世。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听到噩耗,王喜玲三个月没有出家门。“为什么人生这样不公平,大病的灾难,失去亲人的痛苦都落在了我的身上?”那个时候思绪由不得自己,家人朋友、扶贫干部、妇联多次到家中慰问,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眼泪一滴滴淌进枕头,荞麦皮的黑色和着泪水深深地印在枕头上。

望着窗外的天空,王喜玲一时间不知今后要怎样去生活。别人可以劝说和帮扶,可是那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今天看到你心烦了来开导,可是却无法左右你明天的情绪,一切都要靠自己。如果自己总是沉浸在痛苦里,自己垮掉了,还要上学的女儿和快70岁的婆婆该怎么办?”

在村干部和妇联的组织下,王喜玲参观了杨凌农业博览会,她决定发展苗木。通过帮扶,王喜玲获得了8万元的贴息贷款,开始种植5亩地的白皮松树苗,同时套栽樱花树。这块地正好在大渠边上,村里放水时间有限,王喜玲不得不每天抓紧时间在地里浇水,整整7天才能把所有的地浇完一次,她每天要至少忙到夜里一两点。

王喜玲在绿化工程上栽植雪松

王喜玲意识到,树苗每年只能长10公分,要想把它们卖出去,至少要培育5年。可这5年里,树苗还要投资,生活还要花费。于是妇联的领导帮着她一起做调查,建议王喜玲可以帮忙把周围的树苗卖出去,做苗木经纪人,从中挣一些信息费。

村里的兄弟车行了解到王喜玲的家庭情况,就把摩托车赊账给她先开出去做树苗生意,什么时候挣到钱再给他们。有一次,因为路面洒水太滑,王喜玲连车带人一起摔了出去,满脸是血,两颗门牙也没有了。她回过神来,庆幸自己是戴着头盔上路的。

“第一次和人家合作,不论你有什么样的理由,但对于这个人来说,耽误了人家的事情,下一次就不会再相信你了。”王喜玲看摩托车还能打着火,在加油站简单清洗了一下,又匆匆上路去找树苗。怕别人笑话,和农户谈苗木价格的一路,她都不敢摘下自己的头盔。

就是靠着这样的诚信和勤恳,王喜玲渐渐地认识了一些种植苗木和需要苗木的客户。从一开始每月几小单的三五百块钱,到后来可以接一些大单,有时候几天的利润就有一万多块钱。

可做生意就是有赔有赚。如果因为一些原因赔了钱,她也不会给客户涨价,少给挖树工人工钱。他们感慨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老板。王喜玲说,“虽然这次赔了钱,我不是没有收获,收获是你们都赚到了钱”。

2016年底,王喜玲终于把所有的欠账都还清了,家里也添了小车,她申请退出贫困户。有人说,其实还是可以继续享受政策的,但是王喜玲想把政策和资源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感恩于行,以馈四方”

同年,王喜玲和其他几位村民一起成立了苗木合作社。从一开始的20亩,如今合作社的苗木产业已经发展到了500亩。结合村里的扶贫政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和基地务工三种方式,合作社先后共带动404户贫困户入股分红。

脱贫以后,王喜玲一直一对一帮扶着三个贫困户,毕新军、王保儒和葛艳梅。他们都因为家中的变故,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听到他们的情况,王喜玲第一时间去探望他们,给他们提供海棠和红叶石楠苗木,帮他们收购水果。如今他们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工作挣钱、照顾家人,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