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石油新纪元铭刻历史坐标的长庆人

2021-03-16 12:16:14 作者: 为中国石油新

“安塞油田出好汉,好汉坡上好汉多”,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两次登上“好汉坡”,深有感触地道。30多年来,这条巡井的羊肠小道,被时光砥砺成壮美丰碑,在延河岸边熠熠生辉,成为长庆文化一面鲜红的旗帜,更成为长庆人的精神圣地。

背景资料:1983年7月,位于陕北安塞的塞1井获64.45吨高产油流,掀开了一个亿吨级整装大型油田——安塞油田的面纱,揭开了长庆油田“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扉页。“好汉坡”位于长庆安塞油田腹地,紧邻王三计量站,海拔约1300米,坡度70多度。除了“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好汉坡精神之外,长庆油田形成了苏里格精神和山丹丹精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长庆磨刀石精神和“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的长庆作风。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劳模先进,从党的十九大代表杨义兴到全国劳模刘玲玲、顾燕、吴春生、陈思杨,再到梁东平、景忠峰、侯宁等一大批新时代“长庆工匠”,他们不仅成为长庆石油人共同追的星,更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弘扬者和传播者。

80后长庆人陈思杨——荒凉大漠走出来的全国劳模

长庆产油产气,为了区别这两个行业,大家习惯把开采油田的叫油上的,开采气田的叫气上的。梁冬是公司劳模,油上的北方人;比他更年轻的一个小伙叫陈思杨,是气上的南方人。

2008年,从小在四川南充长大的陈思杨,刚刚离开校园,就来到荒漠深处的榆林气田工作,见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大雪。

他是一个南方人,走进了大漠;他是学中文的,要面对石油。

因为环境的巨大落差,很多同一批参加工作的老乡辞职返乡,陈思杨也动过离开的念头,而改变源自一场技术“比武”。

“第一次参与技能竞赛,看着师傅们把枯燥的操作练得精益求精,在赛场上英姿勃发地展现精湛技术时,我咬牙决定留下来!”陈思杨就凭着不服输的精神一步步成长起来,他回忆道,“因为训练,我都记不清放弃了多少次倒休,磨破了多少双手套,汗湿了多少身工衣。”为了提高技术,他白天抢着帮师傅干活,虚心请教操作诀窍。下班后,又抱着理论书籍在灯下研究。一个月的时间,2双手套磨破了,3个笔记本记满了,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尖子”。顺理成章地参加了技能大赛,从作业区一路杀到油田公司,成为享誉长庆的“技术状元”。为管理好21口气井,陈思杨摸清每一口井的“脾气秉性”,数字化记录油套压、产气量、产水量等数据,建立起《单井数据库》;为提升班组工作效率,他按流程专项梳理集气站所有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标准。十几年里,他负责的生产区块和站点保持零事故运行,累计西气东输供应成品天然气72亿立方米。

与老一代的全国劳模不同,陈思扬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他热爱足球和音乐,身着也有点时尚,是个“潮人”。

陈思扬参加了一个足球队,叫长庆黑金队。而加入这个队伍缘于一篇新闻报道,描写驻守小站的全国劳模孤单的场景,找不到队友踢球,就拿砖块当球门,木桩当队友。黑金队看到后隔空向思扬喊话:以后来西安就来踢球,我们都当你的木头人!

“我们叫黑金,是因为石油是黑色的,石油工人是像金子一样团结的”,勘探部职工,队长马永威这样说。

而费用AA制的黑金队也有三个不成文的规定:全国劳模不收费、学生不收费、山上下来的不收费。前面两个好理解,所谓山上下来的,其实说的就是偶尔回西安的一线职工,这些队友的工作岗位不是深山就大漠,一上去就长时间见不到面,习惯上叫“山上下来的”。

在长庆还有很多这样的民间球队——长庆石油人、石油娃等等,都是由长庆职工组成。这些人嘴上说要着靠足球来释放工作的压力,其实在起队名开始,已经把对油田的热爱融入了生活兴趣,融化在了骨头血脉里。

在长庆油田,像陈思杨这样的肯钻研、勇拼搏的年轻人不胜枚举。采气五厂“90后”采气工毕楠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5年除夕夜,毕楠正在值班。晚上十点多,热气腾腾的饺子刚端上桌子,值班室的电话便骤然响了起来,“统18压力上升,急需处理。”还来不及吃饺子,毕楠就和伙伴们抄起工具,跳上注醇车,向井口奔去。没成想,这一去就是一天两夜。

苏里格的冬夜,气温经常在零下四十度徘徊,滴水成冰算是日常。刺骨的寒风在毫无遮掩的戈壁上肆虐,冻得鼻涕还没来得及吸,就立即变成了冰溜子挂在脸上,穿着棉工服裹着军大衣,冷风还是和针一样无孔不入的朝着骨缝里扎,冷得不知道该往哪里躲。一口井、两口井、三口井.....等到所有的解堵工作完成已是大年初二的早上了。毕楠清晰记得那夜风雪交加48小时的连轴转,记得解堵现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就是不记得那年饺子是什么馅儿的。

“一想到我们的气让北京暖和了,让我的在西安的家人暖和了,我的心也就暖和了”,这位90后采气工这样说。

在位于中国大西北广袤的鄂尔多斯盆地,一代代长庆石油人坚守岗位不松劲、攻坚啃硬不言苦,用半个世纪完成了一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油争气”接力赛。80后、90后是父母眼中可爱的孩子,也是人民心中的英雄,特别在疫情期间刷新了大家对他们的认识。在长庆油田,一大批积极进取、不负众望的80后、90后如今也已成为油气上产科研攻关的中坚力量。目前,长庆油田共有40岁以下青年2.9万人,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接过父辈的旗帜,在鄂尔多斯盆地这片土地上绽放出青春的活力和热情。目前,长庆油田在黄土高原、戈壁荒滩上建成了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累计生产油气当量超过7亿吨。从2020年国内油气产量来看,长庆油田贡献了1/8的原油、1/4的天然气,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