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丨巾帼不让须眉!这些当代“花木兰”让人肃然起敬!

2021-03-29 00:52:28 作者: 经典咏流传丨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唐代诗人韦元甫曾用一首《木兰歌》歌颂木兰:“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如今花木兰也有着不同的“分身”,比如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比如“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院士,平凡而伟大的她们续写着当代“花木兰”的不朽传奇。在《经典咏流传》,一起听硬糖少女303唱《木兰歌》,致敬巾帼英雄!

古人云,自古忠孝难两全

而唐代诗人韦元甫

却在《木兰歌》中写道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

国难正当头

奈何家父年岁已高

花木兰不忍让年迈的父亲奔赴战场

便以女子之身担起家庭重担

主动请缨,代父从军

在横戈跃马间立下了赫赫战功

舍生忘死,在所不辞

军营生活必然艰苦

她却凭着惊人的意志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她

甚至比一般男子还要出色

征战沙场十余年之后

她又毅然舍弃做官就职的机会

请求皇上准允自己立即返乡照料父母

大孝与大忠的底色在花木兰身上交相辉映

焕发出了不一般的英雄色彩

花木兰的传说家喻户晓

以她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数量众多

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花木兰》

是50年代为抗美援朝义演时的主要剧目

后来更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

将其拍摄制作成了戏曲艺术片

60年代香港的邵氏电影公司也曾出品过

黄梅调的《花木兰》电影

1912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与齐如山合作

将《木兰诗》改编成了京剧《木兰从军》

2004年,在歌唱家彭丽媛

与作曲家关峡的积极推动下

中国本土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轰然问世

并作为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演出活动之一

于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上演

花木兰通过这部歌剧走出了国门

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在国际上

得到了更深远的传播

在今天的中国

“花木兰”拥有不同的“分身”

分散各地,熠熠生辉

在抗疫期间

她们暂时放下了母亲或女儿的职责

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

挺身而出,逆向而行

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她们

很难区分出彼此

却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最美的身影

滇西深度贫困山区的女校长张桂梅

几十年如一日地

坚持帮扶困难家庭的孩子

通过学习知识摆脱贫困

实现了贫瘠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她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在12年间,一共有1800多名贫困女孩

考入大学,走出大山

开启了她们全新的人生

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陈薇院士

从军30载,潜心研究生物危害防控

矢志为人民构筑起一道

生物安全防护的坚盾

从研制出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

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

再到为新冠肺炎疫苗做出的卓越贡献

她是抗疫道路上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在今天《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的舞台上

“硬糖少女303”组合里的的四名成员——

希林娜依·高、王艺瑾、陈卓璇和刘些宁

以青春的姿态诠释现代版《木兰歌》

续写当代“花木兰”的不朽传奇

平凡世间英雄辈出

巾帼亦不让须眉

当代的花木兰精神

早已超越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广大女性在不断的自我觉醒与自我实现中

于当今社会和国际领域

都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她们是怒放的铿锵玫瑰

用青春和汗水作画

向世人亮出了巾帼底色

英雄并非遥不可及

当代“花木兰”们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