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喝茶抗癌”的神童之父李红良,曾被多次举报学术造假

2020-07-21 00:58:28 作者: 研究“喝茶抗

点击蓝字关注“传真界” ?

知情人士称,如果李红良**,武汉大学医学院和各大附属医院的收入会受到很大影响,20 到50个大小PI(编者注:学术带头人)的年收入至少要减半,要人均减少10万,甚至20万不止。


继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被撤销(小学组)一等奖奖项,并收回奖牌和证书之后,两位来自湖北武汉的神童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武汉科协官网发布消息称武汉2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这一重大课题后,写出了《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论文,顿时舆论哗然。

在“小学生”与“茶多酚抗癌”这两个明显不对等的名词面前,人们分不清是真的神童降世,还是又一起学术**。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月17日,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通报称,《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武汉市选拔赛中,按照个人申报(提交查新报告等申报资料)、学校推荐、区级初评、市级复评的程序,专家组一致认可《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等科技创新成果作品,并建议推荐参加省级竞赛。


也就是说,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意义且符合比赛程序。

就在大家半信半疑之间,人们才发现,本次事件中最大的瓜在神童之父——李红良。

武汉大学官网显示,李红良1999年本科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2002年在暨南大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200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师从中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刘德培院士与梁植全院士。2006年-2007年,李红良前往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2007年-2008年在多伦多大学做博士后及科研小组负责人。


2016年12月20日,武汉大学**组织部公布了干部任前公示,出生于1974年的李红良拟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目前,李红良为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同时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研究茶多酚抗癌项目的两个女孩实则是亲姐妹俩,姐姐仅小学五年级,而妹妹则只有三年级,其父亲正是李红良。

李红良教授在学术研究上不但曾被国际期刊撤稿,还被多次举报学术造假。


早在2009年1月,世界老牌医学杂志《J. Clin. Invest》就将李红良为第一作者的一篇论文撤稿,投稿时间则是在两年前的2007年5月,该论文发表不久即遭受质疑,当时李红良正在多伦多大学做博士后。撤稿声明中显示“数据误用”,而李红良等人当时提供的理由为“早期实验数据丢失”和“记录不完善”。

2018年,李红良又深陷“学术造假”风波。

2018年1月2日,李红良团队在影响因子超过30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近一年以来的第五篇论文。半个月之后的1月18日,网络上却开始出现公开质疑这支高产团队学术造假的声音,随即,李红良遭匿名举报。

李红良在2008年回国后,曾担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至2015年,李红良接替霍文哲担任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ABSL-III主任。此番学术造假质疑的核心实验场所即是其主管的动物实验中心。

举报主要围绕李红良2017年2月及5月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两篇论文——《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和《多泡体调控蛋白Tmbim1通过靶向Tlr4的溶酶体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匿名举报者认为,在关键的动物实验部分存在实验周期、动物数量均不足两大问题。

但2018年1月29日,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关于李红良团队被举报学术不端的调查意见》却称,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漏。


针对李红良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两篇论文,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还曾被牵扯其中。

2019年12月,一张网传截图显示,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曾站出来实名举报李红良学术造假,“建议***********有效、有胆魄地彻底调查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张胆的造假”。

2019年12月,“饶毅实名举报李红良”的消息传出后,***********当时回应称,正在调查核实此事,但至今没有调查结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