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就得了糖尿病?年轻人开始慌了…

2020-07-15 19:07:29 作者: 23岁就得了
而且准确地说,正是和Uzi患上的2型糖尿病有关.

所有人都知道和糖尿病相关的另一个词“胰岛素”,听说糖尿病患者多是胰岛素出了问题。

胰岛素在身体中,就像是你家楼下甜品店的外卖员,负责把血糖运送给需要的细胞。

如果当天血糖太多、“卖不出去”,就放到肝脏中储存起来,可能会被转化为脂肪。

可有一天,胰岛素发现自己的外卖道路受阻。它们站在细胞的家门外、喊它们出来拿外卖,可细胞仿佛没有听见。

这时,出现的就是胰岛素阻抗。

血糖送不出去,那胰岛素就想按照常理、把血糖送去肝脏。

但推着货车们走到肝脏门口,发现这里脂肪堆积、已经爆仓了。而脂肪堆积的原因,大多是缺乏运动、油腻饮食以及肥胖。

此刻多余的血糖只能留在血液里,导致高血糖,也就是糖尿病作为代谢类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

熬夜、压力大等等习惯,对应的是肥胖的几率变大,以及对身体器官机能的消耗。

说到底,很多所谓的“老年病”其实和年龄无关,只是和我们对身体的消耗程度有关。

日常生活里大家争当熬夜小冠军、烧烤炸串做夜宵根本不在话下,只有病痛真正来临的那一刻才会大脑一空:“哦豁,完蛋。”



然后意识到,医生说的“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是真的,龙王萧敬腾那句“夜太美,尽管太危险”也是真的。

更不敢想象的是,如果年轻人早早地就消耗掉了身体资本,得了一身的老年病,那真正等到五六十岁时,大家该咋办?

童年时期那些被诟病欺骗中老年人的各种养生用品广告,如果没有被整顿、侥幸存活到了今天。

那么被骗人群,可能就直接是从17岁到70岁了。

什么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等等,都开始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老年病年轻化这事,像极了爱情夏天,总是“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前一天还是生龙活虎一条好汉、蹦迪厅里的耀眼明星,后一天就突然拿着诊断书、问医生“我还可以拯救一下吗?”

这些“老年病”的共同特征都是积重难返,平常不痛不痒没太多症状,等到发作才后悔莫及。

IDF的糖尿病地图里,就重点提出了对“未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关注。

有2.319亿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年龄为20-79岁,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在被诊断、甚至是并发症出现危及生命之前,大多数患者扮演的都是自我安慰的角色:“呼,还好我没有。”

23岁的Uzi患上的就是2型糖尿病,并被医生警告说有并发症风险。

而这一疾病过往的发病人群的确和大家想象的一样,以中老年人为主。但根据数据调查,年轻人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

另一种1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则多在30岁以下,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型糖尿病由缺乏胰岛素导致,而2型糖尿病由身体对胰岛素失去响应导致。

这一区别的最大影响就是治疗方式的不同。

这两天里,在看到Uzi因病退役消息后瞬间慌了的各位,应该或多或少都冒着被“癌症起步”吓坏的风险,去“千度”了一下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影响。

其中最吓唬人的一条,一定是“糖尿病目前无法痊愈”。

遗憾的是,这条是真的。

而在糖尿病的一般治疗方案里,首要一步就是挽救大家容易在深夜崩溃一百次的心态。

医生会反复向你科普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并告诉你“战胜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加油!奥利给!”

虽然它目前没有痊愈的方法,只有无良微商和莆田医院才会宣称他们能“治愈”糖尿病。

但现代医学已经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方案,通过药物与饮食控制病情,缓解糖尿病对眼、肾、心脏、血管、神经带来的慢性损害与功能障碍。

无论如何,糖尿病都是强行把让你体会“把脑袋放在裤腰带上别着”的严肃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病足、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多项并发症里,没有一项好惹。

夏日多贪的一口甜西瓜,被碳水诱惑后多吃的两口面,都可能让血糖飙出警戒线。

有时药物的不当使用,还可能反向造成低血糖,同时也危及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一,11个人里可能就有一个患者。

但恐怕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鲜少会感受到糖尿病患者的存在感,大多数人不愿声张。

它不像颈椎病或肩周炎,是一项大多数人多多少少能体会的病痛。

大家在综艺中看到明星去做正骨、推拿按摩等治疗,还会因为他们“生无可恋”的表情哈哈大笑、或者感同身受。

毕竟仰头时脖子的卡拉卡拉一响,和偷偷躲到无人处给自己打针,或是要常年吃药控制饮食相比,实在是个轻松话题。

Uzi的因病退役,对电竞圈乃至所有关注到这一新闻的人来说,都像是用“小锤四十、大锤八十”在脑门轮流猛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