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影讯第五十三期
8月26日-9月1日
文字:陈蟋蟀,陈十四
编辑:Xavier
久旱逢甘霖,随着本周起《信条》陆陆续续在全球各大市场上映,影市也迎来一剂强心针,作为知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第十一部长片,该片在17年诺兰拍完《敦刻尔克》后立项之初便引起了极大的期待,三年过后,该片终于揭开面纱。
诺兰可谓是一位难得的“雅俗共赏”的导演,他的作品不仅在普通观众眼中是”高质量精品“的代名词,在影迷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细数他的过往履历,每一部电影也是极为难得的每一高投资高回报高口碑,导演本人也是在,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下,极为少数能拥有A类投资影片最终剪辑权的导演。而在奖项方面,即使不那么待见商业片的奥斯卡,也无法忽视诺兰卓越的天赋,迄今为止诺兰已获得两次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盗梦空间》,《敦刻尔克》),一次最佳导演提名(《敦刻尔克》)和三次原创剧本提名(《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敦刻尔克》)。
而仔细回溯他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作品涉足了各种领域,从科幻到超级英雄,再到动作悬疑和谍战,他的故事往往极具想象力,能用一个新颖的高概念设定吸引住观众,再用成熟商业大片的执行力来讲好一个故事,其中不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反转,让人大呼过瘾。
回归到《信条》本身,这一次,手握2亿美元成本的导演,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作为一部商业谍战电影,在电影预告中却神奇的出现了类似“时光回溯“的画面,官方给出的信息是”量子冷战“和”时空逆转“,但预告片中主角又清晰的说出,“这不是时空穿越”,颇让人费解。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观众们理解电影,在介绍影片之前先为大家科普以下概念:
熵增: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的热力学参量,它代表了系统中不可用的能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也可以描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热力学第二定律宣告了永动机的破灭,也解释了一个冷酷的现象:宇宙的本质从有序到混乱,熵增是我们所处时空永恒的主题。
简单来讲可以这样描述:由于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转移到高温,这意味着我们每做一次功都代表一部分热能的消耗,在宇宙的整个系统中则趋向于无序,混乱,在影片的意义来说,水果会由新鲜到腐烂,人会由生变死,宇宙的温度会随着膨胀而降低,当宇宙的所有地方的温度达到一致时人类不可能从中利用到任何能量,整个宇宙则会趋向冰冷死寂的毁灭。
因果律: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的关系。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在我们的直觉中认为,凡是现有因后有果,比方说,子弹要先在枪膛,然后射出,先要开枪,敌人才会死亡,这是由于三维世界中时间是矢量,永远从熵减的一头(宇宙大爆炸)流向熵增,但按影片中提出的概念,当人们发明了熵减技术后,因果之间可能会并行存在,甚至由果推因,比如说,因为敌人要注定死亡,所以才有了开枪这个动作,在熵减的过程中一切都是逆转的,水果可以从腐烂变为新鲜,人可以由死变生,因此,按影片的概念,出现的时空倒流现象并不是简单的穿越,而是熵减造成的,过去和未来之间不再存在因果关系,而宛如两个互为镜像的时空。
祖父悖论:涉及时空穿越的作品无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悖论情形如下:假如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杀死,但此举动会产生一矛盾的情况:你回到过去杀了你年轻的祖父,他死了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不会有你,那么是谁杀了祖父呢?或者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祖父没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杀死祖父?
影片的主线故事就是普通的冒险片,导演也并没有在这方面难为观众,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社会因为熵增而即将灭亡,而此时由于逆熵技术的发明可以让未来的人们改变甚至影响过去——许多人认为可以通过牺牲过去来拯救未来,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此举会受到“祖父悖论“的影响反而使未来加速毁灭,因此一个叫做信条(TENET)的组织应运而生,男主则在机缘巧合下加入了此组织,与来自未来的敌人对抗。
因此观众不难发现影片中会有很多逆转的画面,比如预告片中倒着飞回去的子弹,倒着开的车,逆熵的概念通过影像作品中“倒带“的功能展示,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接受这个设定,意味着着不仅仅是简单的时空倒流,所有的一切都在逆转,动作,物理现象,方向,等等。
影片正如片名TENET一般,是一个对称的剧情,前半段的时间流和叙事是正向的,偶有的疑惑也被告诉发展的剧情和丰富的动作戏掩盖,直到后半段逆熵的出现,视觉效果更加绚烂,剧情以近乎对称的时间流回溯,同时一步步揭开谜底,让人大呼恍然的同时辅以**戏非常出色一场正逆时空戏,让人感觉极度过瘾,也符合诺兰前作的一贯水准。
除去影片最后宛如西部片一般回眸的动人情感,反派在最后提出的思辨性问题也极具探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