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2.0时代

2020-08-31 19:48:58 作者: 创业板2.0

同与不同

中泰证券表示,将创业板与科创板注册制比较后发现,与科创板专注科技前沿不同的是,创业板更关注成长型的创业创新。定位的差异也体现在上市标准方面,创业板的盈利要求略高。尤其是对红筹企业的业绩要求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首发方面:创业板与科创板错位发展,区别在于创业板对股票发行的盈利要求略高。科创板与创业板在发行条件、审核注册程序、发行承销、信息披露等方面是颇为类似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一般企业而言,相较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对研发的要求更加细致;对红筹企业而言,创业板的财务要求与科创板相似,并且对盈利做了补充。

再融资方面:创业板与科创板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创业板对股票发行的盈利要求更为严苛。创业板与科创板在适用范围、发行上市审核、注册程序、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强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是颇为类似的。尤其是两者先后出台规则,针对“小额快速”融资设置简易程序,进一步完善注册制的重大决策部署。主要区别在于股票发行中创业板明确提出最近二年盈利,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的要求。

发行与承销方面:在网下报价数量、超额配售、网下初始发行的比例是较为相似的。但是,创业板与科创板在定价方式、回拨比例、战略配售等方面均呈现较多区别。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创业板改革借鉴了科创板的有益经验,并对试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做了优化。在跟投主体、资金来源、跟投途径、跟投比例、跟投股份锁定期等方面,与科创板总体一致。不同的是,跟投对象方面对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和高发行价企业实施跟投制度,其他企业不实施。主要考虑是,创业板是一个存量市场,已经拥有相对众多的投资者群体和长期形成的估值定价体系,普通企业跟投的必要性较小。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对创业板是一个新生事物,商业模式、经营方式、股权架构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与普通企业有较大差异,高价发行企业投资风险往往也较大,有必要通过跟投,督促保荐机构更好履行“看门人”职责,审慎合理定价,控制风险。

交易条件:创业板与科创板在涨跌幅限制、盘后定价交易、两融交易方面较为相似,但在参与门槛上,创业板个人投资者参与条件更低,在单笔交易的数量上来看,整体还是高于科创板的。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创业板改革系统完善了创业板交易机制,同时适用于增量公司和存量公司,有利于提高创业板整体定价效率。

中泰证券研究发现,从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公司与科创板首批公司对比来看,相似的是,首批科创板与创业板的公司均主要集中在工业、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平均融资额与科创板都集中在10亿-15亿元;区别在于创业板的首发市盈率更低、公司平均利润收入能力相对更弱。

行业方面:工业、信息技术首发占比过半。科创板与创业板首发公司普遍集中分布在工业、信息技术两个大类行业,合计占比超过50%。细分来看,创业板首发上市公司最多的公司是技术硬件与设备(3家)/资本货物(3家);科创板首发上市公司最多的公司是资本货物(9家)。值得关注的是与科创板相比,创业板首发公司的行业分布更加广泛,消费、公用事业、运输、传媒本次均有上市公司崭露头角。

市盈率方面:创业板的首发市盈率小幅低于科创板。创业板18家企业发行市盈率在19.1倍至59.7倍之间,平均值39.3倍,中位数37.9倍;科创板25家企业发行市盈率在18.8倍至170.5倍之间,平均值53.4倍,中位数46.2倍;分行业看,平均口径下,除了医疗保健行业创业板首发PE略高于科创板,信息技术、工业、材料板块的发行市盈率显著低于科创板。

募集资金:创业板首批募集200亿元,企业平均融资额与科创板相似。首批创业板18家公司募资总额达到200亿元,平均融资额11亿元,行业融资差异并不明显。类似的,首批科创板25家公司募资总额达到370亿元,平均融资额15亿元,大类行业平均融资额普遍在10亿-20亿元。

财务情况: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盈利能力弱于科创板公司。中泰证券以2019年的财报为基础进行测算,创业板首批上市的18家公司平均营收10.7亿元,低于科创板26.5亿元;利润方面,18家公司平均利润1.7亿元,同样低于科创板3.3亿元。即使剔除了科创板业绩最大值中国通号(688009.SH),创业板平均利润低于科创板首批平均利润的现象依然存在。

植信投资研究院表示,科创板与创业板虽然均服务于创新型公司,但其中板块的定位存在差异,逐渐形成互补趋势。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在创业板注册制开启后,创新型公司上市数量将有所提升,进一步与科创板形成互补状态,使创新型公司发展趋于完善。

在两个板块形成互补状态的同时,当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从长远来看,这种异同并存制度将促进双方良性竞争,不断优化体制,实现共同提高,为拟上市企业、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融资环境,给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可以看作是这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龙头,预计其他板块也将在适当时机逐步推行注册制,最终实现资本市场全注册制改革目标。

存量冲击

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对存量创业板公司造成冲击,中泰证券认为,从短期看,虽然创业板新股上市对存量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并不大,但是考虑到目前创业板估值整体偏高,流动性驱动转弱叠加壳贬值预期,市场估值、股价有望迎来加速分化。

流动性方面:注册制后,首日新股上市对存量市场虹吸效应并不大。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18家公司募资总额达200亿元,考虑到战略配售和网下配售10%的账户无法在首日卖出,实际可流通市值低于200亿元。参考科创板首日换手率与涨跌幅,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当日成交额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有限。

估值方面:创业板目前估值整体偏高,流动性驱动边际转弱后,一方面,存量市场高低切换的风险提升;另一方面,壳价值贬值预期的升温,也会加速估值的分化。目前创业板综指的PE(TTM)62.5倍,处于2010年6月以来历史分位的67.4%;创业板成指PE(TTM)69.5倍,处于历史分位的89.7%。注册制后,“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也会加速存量市场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