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土山一号汉墓发掘,出土手指甲大的文物:专家说:微雕作品

2020-07-23 07:48:18 作者: 徐州市土山一

封建社会时期,古人坚信玉能让尸骨不朽。在西汉文景时期,“金缕玉衣”成为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而“银缕玉衣”比“金缕玉衣”等级低一些。1970年,江苏省徐州市发现汉代墓葬,在发掘的过程中,专家们竟出土银缕玉衣,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又出现了,专家们发现一件汉代著名微雕文物,这件文物竟成为众人关注的重点器物,它究竟有何珍贵之处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69年,徐州市龙山北麓的村民想取土烧砖,用来修建房屋,但在取土时,却意外地发现一座大型封土堆墓。村长得知消息后,立即联系当地的文物研究所,而工作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堆墓进行保护,通过实地勘察,工作人员确定封土堆墓是汉墓。

1970年,经过商议,南京博物院决定对发现的封土堆墓进行保护性发掘。发掘一号墓时,工作人员在墓内的黄肠石上发现铭刻的痕迹。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专家们最希望看到有文字记载的器物,因为通过文字记载,可以推断墓主的身份——这应该是汉代的一座陵墓,墓主应该是一位女性。

在清理陵墓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出土近百件文物,其中比较珍贵的是:鸟兽饰铜壶、鎏金兽形砚、雁足灯,但这三件文物具有研究价值,并不足以让大家记住土山汉墓,而是因为这件文物的出土,才让土山汉墓轰动一时。

这件具有影响力的文物是“银缕玉衣”,土山汉墓中的“银缕玉衣”十分完整,全长约1.7米,由2600余片的玉片组成,而玉片用银丝串连在一起,看上去非常精美。

“银缕玉衣”出土后,立即轰动整个文物界,但有一位专家,却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银缕玉衣”出土时,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这位文物专家却选择再次进入土山汉墓,他认为墓内存在“银缕玉衣”,也就意味着,墓主的身份十分尊贵,陪葬的物品必定是精品中的精品,文物发掘工作十分枯燥,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信心,而他再次进入墓地的目的很简单,想看一看是否有文物被遗漏下来。

文物专家将墓内的土重新筛一遍,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竟找到一个挂满泥土的松绿石文物。专家将其带回研究所,进行清理后,这件物品露出原本的面貌,它竟是松绿石鸽子,一只翠绿色的母鸽子,正在给小鸽子喂食,雕刻精美,两只鸽子活灵活现。从文物的大小上看,它属于微雕作品。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微雕工艺的诞生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它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有时候需要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进行雕刻,正因如此,它对工匠的要求极为严格。

我国发现最早的微雕作品是“玉飞凤”,它是在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里被发现的,这件微雕作品是“凤”形,双面用微雕工艺阴刻细密的鳞形纹饰,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感觉,绝对是一件难得的微雕精品。除了“松绿石鸽子”,土山汉墓还发现“凌家滩玉人”,这些玉人高度在10到20厘米之间,身上带有钻孔,而钻孔的直径约为0.15毫米左右。而“凌家滩玉人”,却让我们感到神奇,因为专家们曾尝试在玉块上细如发丝的钻孔,但没有成功过。

而土山汉墓的“松绿石鸽子”精美程度完全不输给“玉飞凤”和“凌家滩玉人”。

我国古代技术条件比较落后,工匠们只能凭借技艺,雕刻出一件件精美的微雕作品,众所周知,玉雕刻要比木头和石头雕刻难上很多,因为稍有不慎玉石就会破碎,而“松绿石鸽子”让我们看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在土山汉墓1号墓中,专家们出土银缕玉衣、松绿石鸽子。这些珍贵文物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重要依据,但让专家感到可惜的是,他们无法根据墓中出土的物品判断墓主是谁,虽然2号汉墓的墓主是东汉的某代彭城王,可考古却不能以此为依据,推断1号墓的准确身份,但专家却说,这座墓中,应该埋的是彭城王的王妃。

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墓主的身份,但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专家们一定会破解这个谜题,让我们知道最终的答案。如果各位读者对土山汉墓出土的文物感兴趣,可以趁着假期去徐州博物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