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一处寓所:孙中山在上海的家

2020-07-23 16:38:13 作者: 十日谈|一处

在香山路7号的花园洋房里,孙中山殚精竭虑思考中国的命运,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

上海孙中山故居建于20世纪初,据孙中山的侍从副官马湘回忆,有一天,有四位华侨来环龙路拜访孙中山,出门时刚巧碰到马湘,他们问马湘:孙中山先生住的房子太不像样了,是他自己的吗?马湘回答:不是他自己的,他哪里有房子?这房子每月要付65元租金。四位华侨听了后感慨万千,说:“世界上哪里有做过惊天动地大事业的人连住的房子也没有呢?我们一定要替他想办法。”

原来,这四位归国华侨准备在上海开一家化妆品工厂,他们看到孙中山住在如此简陋的房子里,便召开股东会议,决定拿出一笔钱购买一所像样的房子送给孙中山。后来,他们购买了位于环龙路不远的莫利爱路29号的花园洋房。当他们再次来拜访孙中山,说明来意后,孙中山说:“送房子给我吗?不可!不可!我怎能接受你们这样重的礼?”最终孙中山经不住华侨们的多次劝说,才接受了这幢住宅。

1918年6月26日,孙中山辞去海陆军大元帅职务后离粤来沪,与夫人宋庆龄入住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在这里,孙中山的思想从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酝酿改组国民党;发起国共第一次合作;在这里孙中山殚精竭虑思考中国的命运,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

上海孙中山故居有主楼、辅楼各一幢,毗邻在一起,都是砖木混凝土结构,环境幽静,楼前是一片草地,故居一楼是客厅、餐厅,二楼是书房、卧室、一个中型会客室和一室内大阳台。一楼东为客厅,正中置放一套沙发,墙上悬挂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蒙难一周年纪念等照片。西为餐厅,正中置放一套广式红木圆桌和圆凳,墙上有孙中山画像和照片,其中一幅是1923年视察广州机场时在中国第一架自行装配的飞机前与宋庆龄的合影,还陈列有1917年护法运动时使用的一把指挥刀和1924年北上时沿途团体和群众赠送的银盾、银杯等。

楼上西为书房,东为卧室。书房中央一张普通写字台,墙周挂有大小不同地图,其中《上海吴淞间水陆交通图附军队配备地图》和另一幅毛笔画的军事示意图,为孙中山手绘。书房和走廊上,存有中外图书5000余册,内容广涉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和法律。

卧室里有两张单人床拼成的床、衣橱等,一张孙中山著述时常坐的沙发,上方悬挂一幅宋庆龄摄于武汉的照片。书房和卧室前,为一间长方形内阳台,陈列着日本友人赠送的一副贝壳质围棋,墙挂一帧1915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东京婚后合影。

北面为中型会客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宋庆龄在北京方巾巷拍摄的照片,手中拿了一本1958年发表于北京的《建国大纲》线装本。玻璃橱里陈列着孙中山北伐时穿的一套哗叽中山装、一套麻布衣服和票夹、眼镜、行军餐具和行医用的部分医疗器械。故居内的陈设都按照宋庆龄生前的回忆布置,而且绝大部分是原物。

草坪位于故居的南面,1922年9月4日,孙中山在草坪上召集在沪的国民党员召开改进国民党的首次会议。草坪东北角竖立着一座木制格子亭,是当年宋庆龄养鸽的地方。故居东面有两幢小楼,楼上是当年孙中山的警卫和副官住所,楼下是车库。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为国为民因过度劳累患肝癌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59岁。此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61年3月4日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徐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