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奇家族:名气不亚于杨家将,也未逃壮志难酬的命运

2020-07-24 18:52:44 作者: 大宋神奇家族

在《水浒传》中,高俅原本是个市井小民,经介绍去给王驸马打工,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端王(即宋徽宗),凭借出色的球技得到端王喜爱,从此平步青云。

高俅因攀附权贵而飞黄腾达,小说中的英雄好汉,也不是一开始就要落草,出了事都想托个关系,争取化险为夷。比如东京禁军教头王进得罪高俅,跑到延安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以求庇护,路过史家庄收了史进为徒。史进大闹少华山后,西去渭州打听“师傅去哪儿”,偶遇另一个好汉鲁达。

鲁提辖告诉史进:“洒家听得说他(王进)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俺这渭州,却是小种经略相公镇守。”后来,鲁达三两下打死了恶人郑屠,地方官员要捉拿凶手,发现鲁达上司来头不小,还得去经略府请示。

那时,鲁达早就跑路了。

新《水浒》剧照,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水浒传》绝大部分情节是虚构的,不过,鲁智深口中所说的“老种”“小种”却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经略相公,是时人对经略安抚使的尊称,这一职务掌一路军政之事,类似于现在的军区司令。

“老种”的原型,是镇守西北、抵御西夏的北宋名将种师道,“小种”是他的弟弟种师中。

种师道兄弟是种家将的第三代,从仁宗朝戍守西北到靖康之变,种家将守护了大宋近一个世纪。

时至今日,种家将的知名度已比不上杨家将、岳家军,但在宋代,种家将却曾经天下闻名,甚至有机会挽救北宋王朝的倾颓,他们在开封围城时千里勤王,在靖康危局中奋力一搏,化作北宋覆灭前夕一曲悲壮的绝响。

1

种家将的第一代领袖,是种师道的祖父种世衡。

种世衡成名于宋仁宗时的宋夏战争,与同时代的狄青齐名,也是得到范仲淹提拔的人才。

当时,范仲淹受命主管西北军务,时任鄜州(今陕西富县)判官种世衡给这位新来的领导准备了一份计划书,说:“延安东北200里的唐代宽州故地,为战略要地,可以在这里筑城固守。”

范仲淹本来就主张以守为攻的积极防御战略,种世衡的计划很对他胃口,于是上报朝廷,让种世衡在宋夏边境建一座新城——青涧城。

种世衡率领这支一穷二白的创业团队且耕且战,凿地挖泉,在抵御西夏军的同时修筑新城。由于朝廷拨的经费不足,种世衡只好四处拉投资,招募商人从各地运送建城所需的货物,来了就是青涧人。

种世衡治军深得人心,每次军中有人生病,他会派自己的儿子专门负责病人的饮食医药。为了补充兵源,他鼓励所有当地吏民参与军事训练,不管是敲钟念佛的僧人,还是跳广场舞的大妈,都被拉来练习弓箭(“僧道妇人习之”)。

有人饱受徭役之苦,或者犯了法,种世衡就让他们到军营学射箭,射中者可以得到减免。

因此,鄜延路一带的男女老少战斗力倍增,一个个拉起弓就能上前线射西夏兵。

《西岳降灵图卷》中的宋代弓箭手。

种世衡不仅能带兵,还能用谋略。

西夏李元昊手下有一对兄弟大将——野利旺荣与野利遇乞。此二人是西夏皇后的叔父(一说兄长),位高权重,以善战著称,让宋军吃了不少苦头。

《梦溪笔谈》记载,种世衡为了除掉这两个对手,用了一招借刀杀人的离间计。

先是野利旺荣听说种世衡不好对付,派了浪埋等三人前往宋军营中诈降。种世衡知道这三个西夏人是卧底,就将计就计,“与其杀之,不如且款待之”,暂且给三位新同志安排工作。

之后,种世衡让一个叫王嵩的和尚带上亲笔信,打着大宋朝廷的旗号跟野利旺荣说:“浪埋等已至,朝廷知王有向汉心,命为夏州节度使,奉钱月万缉,旌节已至,趣其归附。”种世衡还玩起文字游戏,在包裹里塞了枣和龟,暗示“早归”的意思。

野利旺荣一看这封信就慌了,赶紧押着王嵩去见李元昊。此时,李元昊已对野利家族心生猜忌,他把野利旺荣撇到一边,让亲信李文贵假装成旺荣的使者去见种世衡,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文贵到宋营后,种世衡当着他的面把李元昊祖宗十八代差不多都骂了一遍,却夸野利旺荣是个明白人,之后赐予厚礼,并对这位使者嘱咐道:“回去告诉你的主子野利旺荣,快点儿来投,不要迟疑。”

李元昊听完李文贵的报告,二话不说就下令诛杀了野利旺荣。之后,野利遇乞也身陷种世衡的离间计,被李元昊赐死,这哥俩都悲剧了。

种世衡的离间计能够成功,一大原因其实是李元昊有意削弱功高震主的野利家族。

在野利兄弟死后不久,野利皇后就被废。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野利遇乞的遗孀没藏氏竟因容貌出众,被李元昊收入宫中,成为新任皇后。这不是李元昊第一次为美色所惑,也不是最后一次。

野利兄弟丧命后,西夏军一时大乱,甚至到了“不能军”的尴尬境地,花了些时间才缓过来。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对此评价道:“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

西夏王陵。图源/图虫创意

2

屡立战功的种世衡,于1045年病死在边地。

临终前,种世衡还抱病带兵昼夜施工,在西夏和北宋环庆路(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县)之间修筑细腰城。

史载,“城成而世衡卒”,短短六字,无限感伤,种家将为大宋尽忠至死的宿命,似乎已在此时埋下了隐秘的伏笔。

种世衡病逝后,范仲淹感慨“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并为他撰写墓志铭,称其“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饷,善抚士卒,能得人死力。”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