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饰中的小细节“玉带钩”古人腰间的风流

2020-07-24 21:07:19 作者: 古代服饰中的

如果把一个古人丢到现代,那他大概能自己玩出花来;而把一个现代人穿回古代,在失去手机电视电影等的情况下,他很可能会无聊而死。

虽然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十足的便利,但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的生活情致及精神意趣上,古人比我们优越多了。

这一点,从文化或历史中遗留的物品或习俗即可窥见一斑。

古代消遣游戏:九九消寒图

例如《九九消寒图》,此游戏的玩法就不止一种消遣方式。最常见的有:文字版,画圈版,绘梅版。

从冬至开始,文字版通常使用“庭、前、垂、柳、重、珍、待、春、風”这九字,且每个字九划,九字共八十一划,每日用笔描一划,等九个字描完,春天就来了。文字内容也可体现人们期盼春天来临,树发新芽的美好期望。

画圈版的先画出八十一个圈,每天涂一个,涂法为:“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还有一种颇为韵致的绘梅版,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画素梅一枝,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文字版《九九消寒图》

而当代人奔波日忙,并没有如此的闲情雅致。就如《诗经·王风·黍离》所言:“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现代人很难以理解古人的情志,同样一块玉石原石,古人能做到“看山不是山,进而看山还是山....”而在当代多数现代人的眼里,它可能就是块毫不起眼的石头,难以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玉带钩:古代贵族腰间的风流

很难想象,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带钩,这种能用来装饰且具有使用价值的用品,竟然来自距今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早在4000年前,古人就已经学会了用这些玉石作为腰饰,低调的展示自己的地位与品位。

玉带钩:古称“钩”《国语·齐语》载“(齐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其中的“钩”指的就是带钩,它是一种束带和佩系用具,通常由钩首、钩体和钩钮三部分组成,其用法和现今的皮带相似。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带钩

可目前在之后的夏商周三代出土的文物中,并没有发现带钩,处于空白状态,究竟为何也不得而知,也留下了许多神秘色彩。

到了春秋中期,带钩才重新出现,经过漫长的发展,出现了带扣。到明清之后,由于之前受到了宋朝的慕古之风影响。带钩不再仅仅是实用工具,而是变成了可把玩的物件,增加了观赏性,也有了更多的精神价值!

与明清之前多数带钩不同之处在于,清代的带钩,基本失去了佩戴的实用价值,多数成为了玩赏的物件。而清代的玉带钩从实用工具转变为艺术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受宋代慕古之风影响

宋朝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以及在理学的影响下,更加的崇尚礼法,当时的匠人严谨的考据了商周,战国、汉代等玉器。他们出于仰慕与缅怀制造了许多仿古的玉器。且造型极为严谨,诞生了许多这方面的名家。而宋朝之后的元,明,清也受到了其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到了雍正时期,由于他个人追求极致,事无巨细,政事全部过问,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而且严谨细致,力求不出纰漏。反映到所创造的器物外形上面,就更加讲究精细,树立了独特的品味。

▌其二:清代服饰与汉人不同

清朝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清朝的服装无论男女,与之前朝代大相径庭。已经有了类似现代‘钮扣’的存在。类似于‘皮带’的带钩在他们的服装上,并没有用武之地。

▌其三:明末的影响

明代末年的带钩已经开始向玩赏性转变,已有较多款式。动用了大量的动植物造型,而且增加了更多的雕刻技法。

新添的各种造型,寄托了人们渴求幸福的愿望,从明代出土文物中,可体现出其中复杂的人文内涵,且选材更加讲究。

但明朝期间,由于研磨工艺水平不足,经常会出现一些研磨雕琢的痕迹,虽说整体光洁度不低,但依然有所缺陷。

而清代的玉带钩,色泽青白,整体质地润泽,整体造型精细,注重所雕物件的写实感,抛光细致,别有一番韵味。

与往朝相比,更加精细,有了更多的艺术价值,例如如下的苍龙教子纹玉带钩,以及望子成龙带钩等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