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战争结束后,由于利益冲突,直系、奉系很快便由合作转向对立,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明争暗斗之后,于1922年4月28日正式兵戎相见。然而这场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20万人的战争,真正的战斗历程仅仅持续了一个周,就以奉系的全线溃败而结束。那么,战前喊出“投鞭断长江之流,走马观洛阳之花”的奉系军阀,为何会这么快就落败了呢?今天就从舆论角度来分析一下
▲张作霖与吴佩孚照片
舆论这个东西听起来虚无缥缈,用起来奇妙无穷。对于这点,土匪出身的张作霖远远没有秀才出身的吴佩孚认识深刻。
事实上,直皖战争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结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吴佩孚抓住皖系“武力统一”引起了公愤这点,成功主导了舆论,让大家都认为“海内分崩,追原祸始,段为戎首”,皖系军心士气遭到沉重打击,致使西线前沿指挥所被偷袭后,整个皖军全线崩溃。
▲民国学生游行
尝到甜头之后的吴佩孚,对舆论的重视与日增加。面对无可避免的直奉战争,吴佩孚提前谋划布局,可以说战争尚未开始,他就已经占据了主动权。
靳云鹏被迫辞职后,张作霖扶植梁士诒担任国务总理。与靳云鹏相比,梁士诒更加听命于张作霖,但与此同时也留给了吴佩孚更致命的把柄,而这个把柄直接让奉系陷入了孤立的地步。
梁士诒上台后,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就与日本驻华公使小蟠举行了秘密谈判,同意向日本借款“ 赎回”胶济铁路,然而“赎回”后还是以中日合营的形态存在,且必须聘请日本人当车务长和会计长。这相当于转了一圈胶济铁路还是控制在日本人手里,而国民政府却凭空增加了千万元的外债。
▲梁士诒照片
吴佩孚死死抓住这点不放,开始在报纸上疯狂的攻击梁士诒,指责“梁士诒不问利害,不顾舆情,不经外部,迳自面复,竟允日使要求借日款赎路”。面对梁士诒的辩驳,吴佩孚亦表示“既曰收回自办,何以必须用日人为车务长会计长?既曰政府无成见,何以秘允日使要求?且何以不经外部而由梁氏面允?各国银行团既有不能单独借款之表示,何以独借日款?”
最终,吴佩孚依靠犀利的文笔,成功煽起民众的情绪。为此,上海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反梁内阁卖国的示威游行,北京也有外交联合会等40 余个团体联合通电宣布了梁士诒10 大罪状。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规模不等的学生游行活动。面对涛涛民情,梁士诒被迫向总统徐世昌提交辞呈,虽然没有得到批准,但也准许其休假离开岗位。
▲民国游行照片
梁士诒作为奉系在内阁中的代表,被贴上“卖国贼”的标签,那梁士诒背后的奉系军阀,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名声。既然奉系没有什么好名声,那站在奉系对立面的直系名声就好很多了。吴佩孚通过自己妙笔生花的能力,成功将自己包装成为了一个爱国将领,得到了各界的拥护和欢迎。
直奉战争爆发前夕,张作霖与吴佩孚在报纸上进行了斗法。张作霖为了给自己入关找借口,公开表示“ 窃谓统一无期,则国家永无宁日,障碍不去,则统一终属无期。是以率师简从,入关屯驻,期以武力为统一之后盾。”
▲张作霖照片
然而,张作霖在控制舆论方面的道行确实与吴佩孚相差甚远。面对张作霖的言论,吴佩孚很快作出反击,一口气罗列了张作霖“ 障碍统一、倒行逆施、危害国体、丧权媚外、负罪友邦、破坏法纪、纵匪殃民、黩武逞兵、劫掠饷械、行同盗匪、残杀同类” 等十大罪状,再次成功主导舆论走向,
当然,这种舆论上的导向,除了吴佩孚高超的舆论引导功力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在诸多方面表现的确实不尽人意。除了上文所说的梁内阁出卖国家主权外,他还启用了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这完全是与民意背道而驰。
▲群众游行反对曹汝霖、陆宗舆
另外,奉军底子是招安的土匪,纪律性很差,多有违纪犯科的行为发生。曾经有一个10岁儿童,就因为说了句奉军大败,竟然直接被奉军侦探所枪毙。奉军行军之时,多直接征用商铺、民房,一些居民撤离不及,就直接被征用为壮丁。因此,民间对奉军的评价并不好。
而反观直军这边,吴佩孚治军非常严格。直皖战后,吴佩孚严格要求兵士,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进入北京城内,对于毁坏的民田房屋也能照价赔偿,吴佩孚自己也再三发表声明,绝不向列强借款。不管是吴佩孚此举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的,但对比之下,普通民众还是更希望直军获胜的。
▲吴佩孚照片
最终,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开打之前,全国舆论再次倒向了直军,“一般市民之深居私语, 以及其日夜之所盼望,则无一不以为最后之胜利,当属直军”。这种舆论上的变化带来两个影响:第一,奉系很难找到可靠的盟友,所谓的“三角联盟”只不过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奉系王永江曾评价道“无论段也、卢也、孙也,皆不过骗我之钱而又耍我而已,毫无可以依赖之处”。至于寻求民间支持更是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