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中的卑鄙武将,背信弃义专杀恩人,如今被当英雄供奉

2020-07-24 21:10:21 作者: 他是三国中的

东汉末年,汉灵帝任用奸佞,朝政腐败。朝廷中宦官当政,朝廷外地方豪强势力崛起,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百姓无以为生,纷纷揭竿而起,发动大规模叛乱。何进本出身屠家,却因其妹入宫得宠的缘故,担任了郎中、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等职。

黄巾起义爆发后,何进被提拔为大将军,征讨黄巾,并得以建功封侯,从而进入东汉政权的核心。汉灵帝病逝后便让何太后临朝听政,而汉朝大多时候太后听政,朝中的大权实际把持在太后父兄手中,由此何进大权在握,总理朝政。

何进出生贫寒,掌握大权后,引起一些宦官的嫉恨。宦官蹇硕因忌惮何进权力过大,说服汉灵帝调何进出京,以削弱何进的权力。此事被何进得知,故何进对蹇硕心怀怨恨。

何进在把持朝政时就曾对自己的亲信说过:“我心里知道我能够以屠户之身受到皇帝重用早已引起了蹇硕等官员的不满,他们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我坏话,如今我权势滔天,应该私下里除掉他们。”而袁绍等人也积极建议诛杀宦官,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与以蹇硕为代表的宦官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强。

然而因为何后反对何进诛杀宦官,所以何进也在诛宦一事上犹豫不决。袁绍等为之出谋划策,建议召四方猛士进京,以胁迫何后,何进听从了袁绍等人的提议后准备实施时却遭到陈琳、曹操等人的阻止。

主簿陈琳向何进进言:“《易》记载了‘即鹿无虞’,谚语有‘掩目捕雀’。这些微小的事物尚且不能轻视,何况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呢?将军你现在依仗着皇上的恩宠和手上的军权,就对与自己相背的人大开杀戒。天下万物都有其道,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施于人。”

曹操也进言道:“宦官乱权,古往今来都是存在的,而古代的圣贤君王尚且有其宠信的宦官。到了现在,当今皇帝宠幸一些宦官也是正常,而将军你却因宦官与你有隙,就要治他的罪,杀害他们,大为不妥。

况且如果他们真的乱政误国,区区宦官,有狱卒处理他们就可以了,何至于引外兵进入都城呢?这样大的动静,宦官们必然有所察觉,行事会更加困难,我能料到你将会失败了。”

听闻何进召董卓进京,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也都进言不宜召董卓进京,然而何进俱未听从。为了及时避患,郑泰甚至弃官返乡。

何进之弟何苗也游说何进:“我们起初也就是南阳贫贱之人,依靠着亲人受宠而得以做官。之前所做都是我们所能处理之事,所以我们才能荣华富贵。国家大事,岂是我们能够处理的呢?覆水难收,希望兄长你能够好好考虑下。”听完弟弟的劝诫后何进一时狐疑,于是就派遣谏议大夫种邵宣诏让董卓停止向都城派兵。

然而何进虽然一时相通制止了董卓的进军,但是其本身就是优柔寡断的一个人,在袁绍的挑唆下,他又下令派人促令董卓进兵。董卓将要进京,使宦官惧而思变,终于设计将何进杀于嘉德殿前。董卓进京后,废汉帝,乱朝政,地方割据起而攻之,天下由此大乱,其后乃有三国,而何进召董卓的决策无疑是这一历史巨变的导火索。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曾说过:“三国之分,由于诸镇之角力;诸镇角力,由于董卓之乱国;董卓乱国,由于何进之召外兵;何进召外兵,由于十常侍之专政。故叙三国必以十常侍为之端也。”由此可见,毛宗岗认为,东汉国家之乱在于董卓,而促使董卓乱国的人正是何进。

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何进宣召董卓入京是一个关键的情节,意义重大。该情节前承何进谋诛宦官,后启董卓乱国,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曹操劝谏何进不要宣召外兵,何进不听,曹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

由后文的情节来看,曹操之言可谓有着极为精准的预见性。董卓进京,废汉帝,杀朝臣,掠百姓,曹操矫诏,会集十八镇诸侯以讨之,四方军阀群起响应,天下立时大乱。后文的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等情节皆由此而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