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地发现震惊了全国,一座西汉废帝的墓葬二千多年来保存完好,幸运地来到了今天。国人惊叹这座大墓中有着无数令人惊奇的随葬品,同时也吃惊地发现,这里竟是一座地下钱庄。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五铢钱约200万枚,相当于现在的50公斤黄金(1000多万元人民币)。这些都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
五铢钱是从西汉元狩五年开始铸造的方孔钱,从汉至隋的千余年中,有包括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将近十余个朝代都铸行五铢钱。在五铢钱中,有的品种时至今日也非常之多,虽然有千余年的历史,但也只要几元钱便可买到一枚,而有的要几百上千元。摆在收藏者面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是,面对存世大大小小不同式样的五铢钱,如何区分它是铸于何时何代,且又价值几何呢?
一、两汉五铢
首先我们先搞清楚汉代的五铢钱。两汉五铢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分期:郡国五铢、上林三官五铢<赤仄(音侧)五铢>、宣帝五铢、东汉五铢、灵帝五铢
1、郡国五铢: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 年),行铸“五铢”钱。面无内郭,重如其文。因郡国共铸,世称“郡国五铢”。这是最早的五铢钱。五铢钱最初的铸造是由各地不同的郡国自主完成的。由于属于 不同分封国属铸造的,所以大小轻重并不一致,边缘也不进行打磨处理,常常带有毛刺,文字也比较随意且常常隐起(文字高低不平)。除此之外辩识的关键在于文字较扁尤其五字。郡国五铢铸期较短,存世较少。面有星、杠、决文等记号。存世较少。
2、赤仄五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 年),命令京师钟官铸“赤仄”(轮\郭上带赤色)钱,面文“五铢”,铸工精湛,形体厚重,以一当五行用。世称“赤仄五铢”。郡国五铢铸行不久,由于轻重不一民甚不便,汉武帝遂将罢郡国铸币,而由中央统一铸造赤仄五铢。边缘加工整齐无毛边,故称赤仄,也就是加工边缘使边道显出赤红之色的意思。存世略少。
2、上林三官五铢: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将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面文“五铢”,铸工精美,钱文规范。世称“上林三官五铢”。(三官:钟官、技巧、六厩)面有星、杠、决文等记号。上林三官五铢五字象两个倒扣的马蹬,也有人叫马蹬钱。存世极多。
3、昭,宣帝三官五铢: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 86 年),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 73 年),又有两次大规模的铸行“五铢”钱,此二类币风格相似,铜质,形体,书体在西汉钱中都独树一帜,宣帝铸钱尤为精美。史称这两种钱为“昭帝三官五铢”和“宣帝三官五铢”。存世极多。
4、东汉五铢。光武帝刘秀始铸,较西汉五铢略粗糙,五字较宽且肥。存量极大。
5、灵帝五铢。具备东汉五铢基本样式,背铸四出和四决文。容易辨认。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