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携民渡江的原因并非那么单纯,有多少人被陈寿和罗贯中骗了

2020-07-25 13:18:47 作者: 刘备携民渡江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知道,刘备携民渡江这个事情,公元208年,也就是东汉建安十三年,这件事在史书《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有记载。

关于刘备携民渡江这件事,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记载,小说中刘备因为携民渡江而被人广为称赞,深得民心。

实际上刘备携民渡江的目的却没有那么单纯,看看有多少人被陈寿和《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骗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刘备携民渡江的起因,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要率领大军往南去征讨荆州,当时荆州牧刘表正好病逝,他去世前让他的第二个儿子刘琮接替荆州牧。刘琮惧怕曹操的大军,思前想去后,又经过手下蔡瑁、蒯越等人的劝说,他主动将荆州献给了曹操。

荆州地理位置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都希望得到荆州。刘琮献荆州这个事情,当时刘备丝毫不知道的,他与诸葛亮将军队驻扎在荆州北部的樊城。当他知道此事后,曹操的军队已经动身南下了,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兵分八路,席卷而来。

刘备又震惊又愤怒,因为刘琮从未与他商议过此事,但没有任何办法,樊城的外城池水浅,而城墙也特别薄,根本抵抗不了曹操的大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只能带着自己的人往南跑了,路上要渡过汉江,去往襄阳。

陈寿《三国志先主传》有记载:

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意思是刘备率领十余万的百姓逃走,再加上辎重数千,所以行动非常缓慢,每日才走十来里路,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加快行军速度,保住江陵,现在我们的士兵少,百姓多,若是曹操的大军杀来,我们该如何抵挡?“

刘备说:“大丈夫做大事应该以人为本,现在百姓们跟随我,我怎么能忍心弃之不顾?”

《三国演义》中则是:刘备离开樊城准备渡过汉水时,他不忍抛下城中的百姓,便派人告知,曹操的军队快来了,这座城市已经守不住了,如果想要跟我们一起离开这座城,可与我们一同渡江。随后便让关羽在江边整理大军要坐的船舶,当他在船上看见百姓们拖家带口,哭着相扶离开,心里面悲痛不已,认为是他自己,让百姓遭受了如此的劫难,觉得自己没有脸面活在这个世上便想投江自尽,他的手下看见后赶紧抱住了他,旁边的人看见此情此景之后都痛哭起来。经此之后,百姓莫不称赞刘备的仁义之举,让他赢得了多少美名。

从表面来看,刘备是不忍心丢下百姓,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当时非常危急的关头,刘备还带着十余万百姓逃走,真的仅仅是因为仁慈吗?我们且往下看。

第一:百姓对曹操的恐惧

在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恶名”早已传遍天下,加上此前曹操曾经有屠杀徐州的百姓经历,曹操的军队所到之处又发生过很多杀戮的事情,这让襄阳的百姓心中十分恐惧,襄阳的百姓害怕受到曹操大军的迫害,所以都愿意跟随刘备逃往南方。

第二:刘备收买人心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意将刘备描述成一个善良,勇敢、有仁德之心的明君,如果真的担心百姓,真的是有仁有义的话,就不会让百姓跟他一起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在北占据了天时,而孙权在南占据了地利,所以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之后发生的这一幕让他占据了人和。

刘备深知民心民意的重要性,此举让他笼络了人心,想为之后的一统天下打下基础,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作秀,历史上的刘备,在逃跑路上能多次抛弃妻子,把患难与共的发妻都能多次丢掉的人,会有什么仁义之心呢?曹操追到长坂坡后,他更是依靠了这些普通百姓才逃脱危险,而那些跟随他的普通百姓最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说他携民渡江,更像是一场有目的的作秀,就是为了收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