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吉思汗的功绩,这个方面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因为他的功绩基本上是众人皆知的,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都是被推崇、崇拜的对象。
根据《全球通史》中的描述:13世纪初,蒙古军队拓展的面积达到了3100多万平方公里。而征服这么大的疆域,成吉思汗只用了短短25年的时间,并且当时的蒙古军队只有10多万人。这样的成绩,是强盛的古罗马帝国用了4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成吉思汗不仅在我国备受崇敬,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推崇的原因。
当然,蒙古铁骑在东征西伐的过程当中,确实也制造了很多血腥事件。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当时称雄一时的霸主来说,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还是仍然值得我们敬佩的。比如说发生在1223年的一场战事,3万蒙古军队挺进欧洲,大败10万俄罗斯联军,这在当时就是几乎不可能取得的胜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根据《欧洲兵器进化简史》中的记载:当时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末期,十字军东征已经进行了好几次了。由于十字军的影响,欧洲军队在兵器和铠甲防护上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当时欧洲的骑兵大多为重装骑兵,骑士被铠甲包裹了全身,包括战马在内都有厚厚的铠甲防护。虽然步兵的防护相对较少,但是头部、上身也都有厚重的铠甲,并且手里还有坚固的盾牌。
而根据《蒙古记事本末》中的记载:当时的蒙古,由于缺乏冶炼铸造技术和所需的资源,以及受到惯用战术的影响。军队只有头部、上身的前面,会有少量的防御性铠甲,并且使用的武器,像弯刀、弓箭等多以轻便、坚韧、适用骑射为主。
那么在这样一种武器、防护、人数都不对等的情况下,蒙古军队是怎么样战胜,从头武装到脚的欧洲军队的呢?
关于这一点,这要归功于成吉思汗的一项发明——“狗斗术”。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的狗斗术,就是像两只狗在一起嬉戏打闹、互相追着咬尾巴一样的战术。这在蒙古军队与欧洲军队的战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草原帝国》中的记载:1219年,中亚的花剌子模杀了数百名蒙古的商人,成吉思汗恼羞成怒,亲率大军征讨。花剌子模大败,国王摩诃末率残部逃脱。随后,成吉思汗命哲别和速不台率3万大军一路追击。1223年,在俄罗斯境内,蒙古军队与摩诃末和俄罗斯的10万联军相遇,展开了激战。
在这次战斗中,蒙古军队将“狗斗术”用到了极致。
战斗打响之后,哲别率领了一支精锐骑兵与俄联军交战。在厮杀的时候,蒙古骑兵充分发挥轻装的优势,避开对方的重装骑兵,针对防护薄弱的步兵进行射杀,很快就打乱了步兵的防线。蒙古军队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就是:在对对方造成伤害的同时,引逗重装骑兵对其进行追逐。
当引逗成功之后,哲别佯装败退。但是这种败退也不是直接往回跑,而是左突右冲的撤退,在撤退中始终会和对方的重装骑兵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用弓箭和弯刀对步兵进行不断的袭扰伤害。这种不断的引逗,最终会激怒对方,令其失去最基本的判断,进而会出现全军追击的行为。
这就是蒙古军队想要的结果,也正是“狗斗术”的核心所在:你停止不追了,我返回继续骚扰;你开始追击了,我再往前跑。就是这样若即若离的感觉,让对方欲罢不能,除了愤怒和追击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俄联军的重装骑兵,铠甲厚重,无论骑士还是战马,都防护的密不透风。以蒙古军队的武器,想要对其进行致命伤害,直面应对几乎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所以只有采取这样的战术。
采用“狗斗术”的目地有两个:
一、让重装骑兵与步兵完全脱离,成为一支孤立的力量,好对步兵和骑兵分割歼灭。
二、在运动中消耗重装骑兵的体力和精力,这样在反击的时候可以轻松地将其消灭。
当俄联军追击哲别的时候,速不台率军已经从两侧悄悄地包围了上来。当重装骑兵和步兵拉开了一定距离,速不台就会果断下令,一方面对落在后面的步兵进行围歼,一方面截断重装骑兵的退路,跟前方引逗追击的骑兵形成前后呼应。
负责引诱对方的蒙古骑兵,虽然是轻装上阵,在体力消耗上面会比重装骑兵小得多,但是通过不停地来回突杀,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负责引诱的骑兵都会预先将一匹体力充足的战马,安置在一个指定好的地方。等到任务完成开始反杀的时候,就会迅速的换马进行反击。
根据《草原帝国》中的记载:当时蒙古人通过不停的掠杀之后,他们的战马资源已经非常丰足了,在出征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带上5到6匹马为自己服务。一个是为了能够在长途奔袭中,迅速更换体力充沛的战马;另外一个就是作为交通工具,来为自己驼运食物、武器和战利品等。
那么相对于俄联军来说就不存在这样的优势了,本身的铠甲和武器就非常重,再加上长时间的奔跑,无论是骑士还是战马都会受到严重的损耗,有的战马甚至还会在追击的过程中给活活的累死。在这样的情况下,体力的巨大消耗,势必会让战斗力大打折扣,再加上蒙古军队的前后夹击,即使有再好、再坚固、再厚重的铠甲,也都只有面临败比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