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茶
宋·黄庭坚
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掌。
黄庭坚的《西江月·茶》是历史上少有的以茶为诗的千古名作,诗中将天下明泉—谷帘泉冲茶时的美好视觉体验和口感描述的活灵活现。
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茶话生活”。由诗入茶,以《西江月·茶》点题应该最为恰当。说“茶”之前,必须聊一聊诗中的“松风”。
茶道
何谓松风
“松风”是古人对“茶”的别称,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期,刘宋颜延之的《拜陵庙作》“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松风”是一个比喻词,原义是指风吹过松林发出“呜呜呜”地声音,因为与泡茶煮水时,水烧开发出的声音十分相似,古人以此相互借喻,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墨客的雅兴实在是高。此后“松风”一词大量的被文人所引用,宋金时期,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写道
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说知心话。
此处的“松风”便是作为“茶”来注解,也能够看到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和普及,“松风”一词已经由原来士大夫专属的雅词,过渡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用语。
沸水松风
时代与茶具
华夏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工具自然颇多讲究。工具的推陈出新推动着饮茶文化和仪式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茶壶、茶杯、茶勺、茶坞、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数十种工具。今天市面上能够见到的茶具,不是说一开始就有,它是经历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和各朝各代的不断完善。
汉朝饮茶图
汉朝·茶酒食不分家汉朝时期,虽说丝绸之路已经凿通,但是饮茶还没有成为一种高雅的仪式。茶具与酒具、食具没有分家,一件器物可以共用。人们对茶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专门的文化,仅仅作为生活中的调味品或是药材来引用。汉末魏国张揖撰写《广雅》记载: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可以推断茶叶已经进入“采叶作饼”,也就是所谓的“茶饼”开始出现,此时的茶叶尚停留在“醒酒”的食药功效。喝茶的方式也比较粗鲁,捣碎以后,放在瓷器中烧成汤,拿碗一盛直接来喝。
茶圣陆羽
唐朝·茶具进入完备时期唐朝时期,饮茶文化达到全盛,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饮茶的始祖陆羽。茶圣陆羽穷其一生致力于对“茶文化”的研究,将茶文化进行梳理归类,使其成为一门专业的饮食文化,仅仅一部《茶经》记载有关茶具多达28种。值得一提的是陆羽所罗列的28种茶具,是完成一次正规饮茶所必不可少的。现在想来,不说学习饮茶文化和流程,哪怕记住28种茶具的名称都很难做到。
茶经有关饮茶工具详细贯穿采茶、制茶、泡茶、饮茶各个环节,包括风炉、炭挝、火夹、釜、交床、夹、纸袋、碾槽、罗、盒、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鹾簋、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都篮等等。陆羽对茶的研究超乎常人想象,单单“滓方”(盛茶渣的器具),都要有精准的容积,陆羽给出的刻度是五升。
宋朝饮茶图
宋朝·茶文化达到顶峰熟悉宋朝的人都知道,宋朝是文风最为盛行的朝代,饮茶文化跟随整个社会风气一同“水涨船高”。宋朝对文化推崇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连徽宗皇帝都要亲自参与有关饮茶的调研报告,流传最广的是宋徽宗和大学士蔡襄(蔡京兄弟)合著的《大观茶论》。
宋徽宗特别加注“鉴辩”篇章,相人相面之法鉴辩茶叶,记载如下:
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
十分滑稽的是,徽宗皇帝夸夸其谈“相人相茶”之功,虽然“鉴茶”有余,却识人不足。在位期间,靡靡文风盛行,任用奸佞小人,最终送葬掉祖宗基业,岂不可笑哉。
明朝饮茶图
元明·饮茶简单异常饮茶文化到达元明时期,再次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特别是元代,由于少数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促使饮茶文化得到融合。一方面是文人士大夫坚持过去的饮茶仪式,另一方面“喝茶”成为普罗大众的日常饮食构成部分。特别是“条形散茶”的兴起,使得饮茶发展成类似今天的“速溶咖啡”,将水煮沸拿来一泡即喝,跟现在家庭泡茶十分类似。条形茶一直延续到明朝,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记载:
吾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也就是说,今天咱们日常“泡茶”皆源自元明时代,即便是如此通俗的饮茶方式,明朝的文人士大夫将其命名为“泡茶道”,冠之以“道”,境界瞬间提升岂止百倍。
清朝三才杯
清朝·三才杯今天,咱们最常见的高雅喝茶工具应该属“三才杯”-盖碗茶,分为茶盖、茶碗、茶船子,寓意为“天地人三才”,俗称三件套。很多古装影视剧经常有老爷左手端茶船,右手拿茶盖箆(bi)茶叶,然后“咕咚咕咚”喝下去的场景。这样的情节放在乾隆皇帝以后的古装剧中还能说得过去,再往前推的话就有点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