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的西周婚俗:婚姻无自由下蕴藏着小农经济发展的曙光

2020-07-26 10:01:38 作者: 毁誉参半的西

原本是一场很是浪漫的自由恋爱,却在这位姑娘的观念中变得停滞不前,这也能看出,当时的西周人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万万不敢迈出结婚这一步的。所以,即便两人日后的婚姻没有父母参与,可父母在婚姻开始前的地位早已牢牢掌握了儿女婚姻的主导权。

由此,在西周人心中,父母的地位当然是至高无上的,单凭这一点,家族成员之间的尊卑感也就不自而然地产生了。

2、“门当户对”决定人际交往等级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在西周的王室内有贵族男子想要迎娶一位平民女子为妻,或者,一位贵族女子想要下嫁一位平民男子,这位贵族极有可能面临被打压或是被驱逐出贵族阶层的危险。要知道,西周当时的统治者无比看重王室血统的高贵,天子家族只能与诸侯国王室通婚,而诸侯国王族的婚姻也只能在不同姓氏的诸侯国王室中进行。

有贵族如此挑剔的婚恋观延伸,即便是西周平民之间的婚姻往来,人们看重的同样是“门当户对”,西周人不允许在婚姻中出现一丝一毫僭越的因素。通过这一点,很容易形成的一个社会现象便是众多西周人崇拜着更高级别的社会阶层,更是喜欢将身边人分为三六九等。

所以,看似只适用于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观念早已深深决定了西周人的交往等级观。

3、“男主外、女主内”决定男权至上等级观

在《邶风·绿衣》中曾描绘了一位很是悲惨的女子,她虽为家中的妻子,却在丈夫宠妾灭妻的举动面前无处诉苦,日常的生活也只能在痛苦中一天天地煎熬着,而身边的人对她的遭遇也不曾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怜悯。

从这一点上,足以看到西周婚俗中,整个婚姻的天平早已完全偏向在了男人一边,女子在婚姻中即便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说辞,依旧无法摆脱男权至上的命运。而整个西周社会相对于男子地位的只有女人,从家庭中男人权力的至高无上足以决定整个社会男权至上的等级观念。

三、 之所以西周婚俗如此重要,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根基恰恰以家庭为基础,而婚俗正是保障封建社会最小单位稳定的决定因素

我们总会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认为古代的婚俗大多都是糟粕所在,其实,在看过西周婚姻中女子的不易后,再来看看诸多繁杂的婚俗礼制,很多人都不禁感慨,其实,西周的男人想要迎娶娇妻回家也不是一件多么顺利的事情。

在《诗经》的很多描绘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出男人在迎娶时的很多无奈,比如,没有找到合适的媒人不可,如若没能按照礼制流程前来提亲更是不可,婚礼当天新郎要遵守的诸多礼节更是不能混淆,否则,这些都会被视为未来两人婚姻不幸的征兆。

如此严苛的西周婚俗却奇迹般地被西周人认认真真地践行着,甚至,整个封建时期的婚俗都是西周习俗的延续,即便男权当道,女人依旧在婚姻中任劳任怨,这对于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式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封建社会当然是最理想的社会状态。

即便如今的中国早已步入现代,我们还是会在很多人的意识形态中找到古老婚俗的存在,人们以并不人性化的婚俗理念约束着自己的婚姻并确保着婚姻的稳定,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家庭组成的封建社会又如何不会安定且长期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