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贤母教儿“小恩可谢,大恩不可谢”,儿子报恩之法让人动容

2020-07-26 16:40:36 作者: 清朝一贤母教

清朝一贤母教儿“小恩可谢,大恩不可谢”,儿子报恩之法让人动容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更是备受世人推崇的理念,忘恩负义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唾弃,慷慨报恩的人,则会受到人们的推崇。

人与人的交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里面有很多道理,很多人并不太了解这里面的门道,要是能有懂得其中利害关系的人来引导,那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方便,对自己的生活也会有帮助。

在《聊斋志异》中,就曾塑造了一对非常有个性的母子,这就是《田七郎》,这个故事也描绘出了一个快意恩仇的义士,和一位深明大义的贤母,当然,也折射出了当时那个黑暗的官场。

在辽阳有一位叫做武承休的人,他家里条件非常好,自己也喜爱交友。

不过他也清楚,身边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酒肉朋友,没有什么人能真心与自己相交。有一天他就在梦中遇到高人指点,要他去结交田七郎,他赶紧去寻找此人,发现田七郎就是一个打猎的人。

家里条件贫困,不过他年纪轻轻样貌不凡,确实不是一般的猎户,武承休便主动和他交谈起来,上来就送了他一些银子,田七郎立即推辞了。

好在武承休也是比较执着的人,坚决把银子塞给田七郎,七郎也没办法,就只好拿着银子去问母亲。母亲也让他立即把钱还给武承休,武承休反复推让,一直到田七郎的母亲亲自出面拒绝才罢休。

田母也指出了其中利害关系,她认为武承休后面会有大祸,而你受了人家的恩惠,自己又没有钱财可以报答,穷人就只能用义气去报答。她是担心儿子为了恩义而牺牲性命,这才坚决不肯让儿子收钱。

武承休吃了闭门羹,却没有放弃,他又以买虎皮为由把钱给了田七郎。

田七郎没办法,只好去继续猎虎,想办法凑钱还给武承休,好不容易打到老虎,到了武家,武承休甚至都关门闭户才强行把他留下来,还趁他睡觉的时候为他换了新衣。

田母知道后又出来劝说武承休,希望他不要继续纠缠自己的儿子,却没想到田七郎由于与人争执,意外打死了人,武承休也是赶紧上下打点,这才让田七郎顺利出狱。此时田母态度大变,告诉七郎他的命以后就是武承休的了。

还特意嘱咐七郎,小恩可以谢,大恩不可谢,田七郎按母亲的嘱咐做,周围人都认为田七郎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有一日,田七郎由于自己的刀意外出鞘,就告诉武承休这刀的秘密,表示武承休身边服侍的三人里面会有一个坏人,武承休想来想去就把平日和自己不对付的李应给赶走了。

可他没想到,自己平日最器重的仆人林儿才是那个坏人,居然趁着自己不在,调戏自己的儿媳,事发之后,林儿也逃到了与武家有情谊的御史家里,御史没给武承休面子,果断拒绝他要人的请求。

后来武家抓住林儿送到公堂上,又被御史的弟弟串通县令给放了,武承休气愤不已,却没什么办法,不想林儿突然被人杀死在树林里。

随后御史就告武承休和他的叔叔杀人,在公堂上县令不容他们辩解,直接就把武承休的叔叔给打死了。

武承休非常伤心,在办丧事的时候又一直见不到田七郎,他就认为是七郎做的,但自己平日对七郎很好,出了事七郎为何也不和自己商量。

他去寻找田七郎,也没找到,他没想到田七郎伪装成了樵夫,趁着一天御史的弟弟和县令在衙门中议事的时候,冲上去就把御史的弟弟给杀了。

田七郎在衙门中做了这样的事情,也知道自己跑不了,随后就自杀了,县令靠近来看,田七郎的尸体突然动了,飞跃起来一刀把县令也杀了。

此后田家遭到追捕,武承休变卖家产也才幸存下来,幸运的是田七郎的儿子后来成了将军,这才能回来重新把自己的父亲安葬。

田七郎的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代的侠士,诸如豫让这些人,都靠着自己的义举而闻名于世,他们也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

田母无疑是这里面活得最明白的人,她非常清楚受人大恩,有时候哪怕付出性命也需要报答,她不希望儿子有事,因此反对儿子与武承休相交。

可后来武承休救了她的儿子,她再不舍得,也要求儿子为武承休做事,这样深明大义的人更加罕见,只有这样贤明的母亲,才能教出田七郎这样的好汉。

参考书籍《聊斋志异之田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