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东汉定远侯班超的精彩人生

2020-07-27 08:55:34 作者: 不走寻常路—

驰骋西域三十年

长眠孟津定远侯

班超(公元32年——102年)

东汉军事家 外交家

班超墓位于孟津县朝阳镇

张阳村西北约750米处

冢高约6米,周长约120米

为夯土平丘状墓冢

冢前立有石刻碑

“汉定远侯班超之墓”

灿若星河的古代名人中有多个“一门三杰”的佳话,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三曹”,“三苏”,往往是子承父业,兄弟相随。其中东汉史学家班彪的儿女也位于“一门三杰”其中,但是与众不同的是,班氏三杰中长兄班固,和小妹班昭继承的是父亲史学一脉,以修《汉书》而扬名,而班超为什么不秉承其父兄之史学家渊,却另辟蹊径,弃文从武,远赴万里,轻骑纵横西域,走出了比父兄更传奇的人生呢?解读班超的与众不同,可以从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成语开始。

1

投笔从戎

班超作为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家庭教育还是很不错的,书也读得很好,不过他的父亲班彪去世有点早(公元54年),享年五十二岁,而这时班超二十二岁了,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年龄,他面临的问题和我们现代人一样——找工作养家糊口,父亲的去世使家境陷入贫寒,一个有志青年志向再大也得先解决生存问题,何况还有母亲要抚养,为了生活班超不得不为衣食劳作,什么活儿都干。

公元62年,长兄班固为汉明帝赏识被召入京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随搬到了洛阳,然而帝都人才济济,王公豪门遍地,哪里有这个十八线县城来的穷书生立足之地?此时班超已经三十一岁了,依然籍籍无名,为了贴补家用,他只能靠为官府抄书来挣钱。日复一日,岁月与壮志被困顿于枯燥繁琐的笔墨间,抬头只能看到逼仄的小房间。有一天,班超从书页中抬起头,停下手中的笔,发出长叹:“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该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去异域立功,怎么能长期在笔墨之间忙忙碌碌浪费时间呢?“听到的人都笑起来,以为班超在说梦话,班超却说:”凡夫俗子怎么会理解壮士的志向?“。

生活的繁琐与庸常并没有抹掉班超渴望建功报国的志向,反而激励着他在困境中坚持向上,始终不丢弃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永和十六年(公元73年),汉明帝派窦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终于得到了从军的机会,这一年班超已经四十一岁了,早生华发但是依然意气风发。

2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大器晚成的班超似乎很有军事天分,班超来到窦固军中任职假司马(代理司马),在率兵与北匈奴的交战中,很快凸显出他勇猛且有谋略的军事才能,斩获甚多,赢得窦固赏识,派班超为使者出使西域。

西域诸国大大小小有五十多个,当时大多为北匈奴所控制,出使西域与各国修好结盟,让其成为大汉的属国,化敌为友,“断匈奴右臂”,分化瓦解并彻底驱逐匈奴势力,保大汉边疆无虞,再无匈奴进犯之忧。

班超第一站到达了鄯善,鄯善王对班超一行先是十分友好,嘘寒问暖,后来态度却变得冷淡疏远,班超估计背后一定有原因,就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多天了,他们现在住在哪儿?”侍者以为班超已经看到了,只好说了实情。为了防止侍者走漏风声,班超把侍者关押起来,立即召集部下之中骑术精良的三十六人,饮酒会聚之时,班超当众揭露鄯善王因为北匈奴使者的到来而转变态度的真相,然后激怒大家:“北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鄯善王就开始瞧不起我们了,我们远离中原来到西域本想为国效力立功扬名,可看这形势,今天我们还能在这儿饮酒,说不定明天北匈奴的使者就会让鄯善王把我们捆起来喂狼。大丈夫当死得其所,这真是生死关头了,全看各位怎么想。“大家纷纷表态请班超定夺。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夜火攻匈奴使者营地,一举消灭,明天鄯善王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夜里班超率领三十六勇士前后埋伏在匈奴使者营地附近,待其入睡后顺风纵火,前后鼓噪,冲入营地,火势声势喧天,班超亲手毙敌三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他的匈奴人逃遁无门葬身火海。第二天,看到匈奴使者的首级和化为焦土的匈奴营地,鄯善国王大惊,举国震撼,不仅不敢再小觑汉使,还主动提出和汉恢复臣属关系,并把王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